字:
关灯 护眼
飞碟文学 > 文豪1879:独行法兰西 > 第197章 转折点

第197章 转折点

    第197章 转折点 (第1/3页)

    深红色的天鹅绒大幕沉重而缓慢地向上升起,发出的细微摩擦声在骤然寂静的黎塞留厅里清晰可闻。

    舞台上的灯光并未完全亮起,只有几束冷色调的光柱,勾勒出一个阴森、肃穆、近乎压抑的空间轮廓。

    高耸的深色木墙、狭窄的彩色玻璃窗、排列整齐的简陋课桌椅——

    「池塘底教养院」的布景,瞬间就将一种熟悉的寒意投射到许多观众的心头。

    低沉、缓慢,带着一丝不祥预感的管风琴旋律从乐池中弥漫开来,进一步奠定了沉重基调。

    包厢里,罗斯柴尔德夫人微微颔首,对她身边的丈夫低语:“这布景很有真实感,不是吗?让我想起了参观过的一些地方……”

    另一个包厢里,罗昂伯爵关注的不仅是戏剧本身,更是其背后所承载的、与他事业息息相关的“世俗教育”的宣传意义。

    他注意到舞台布景的细节——那刻意营造的闭塞与压抑,完美呼应了莱昂纳尔向他描述的主题。

    茨威格夫人伊达则被这阴郁的开场微微震撼,下意识地握紧了丈夫的手;

    她身旁的莫里茨·茨威格则更关注舞台技术和音乐,低声评价着:“这音乐有点意思……”

    吉博总主教坐在他的专属包厢里,面容平和,带着一丝矜持的欣赏。

    杜洛克修士的报告和之前的排练片段让他确信,这是一出展现教会“严格管教之必要性”以及“最终通过圣乐感化顽劣”的戏剧。这

    低沉的开场音乐和肃穆布景,在他眼中,正是展现了“池塘底”没有神恩照耀前的呆板,为后面的“救赎”做铺垫。

    他微微点头,对瓦莱特蒙席低语:“这氛围营造得颇为庄重。”

    而对于池座和楼座中数量更多的普通观众而言,这种氛围唤起的则是更为私人、也更为苦涩的记忆。

    许多中年、老年绅士的眉头下意识地皱起,女士们则轻轻用节目单扇着风,仿佛要驱散那存在于记忆中寄宿学校特有的霉味。

    他们中不少人都有过在类似教会寄宿学校或感化院中的经历。

    严苛的教规、冰冷的体罚、无休止的祈祷和忏悔……

    这些几乎被遗忘的童年或少年阴影,随着舞台场景的呈现和音乐的渲染,悄然复苏。

    一阵压抑的、感同身受的窃窃私语在普通坐席中如微风般掠过。

    大幕完全升起。

    灯光照亮了舞台上或坐或站、但无一例外都显得拘谨、恐惧又带着几分顽劣色彩的“学生们”。

    他们穿着统一的、不合身且陈旧的衣服,眼神躲闪,小动作不断。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