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
关灯 护眼
飞碟文学 > 大明:从边军开始覆明灭清 > 第283章 后金改元

第283章 后金改元

    第283章 后金改元 (第2/3页)

    起初,他的面色尚还平静,但越看越是凝重。

    当范文程看到“雄踞四川、称王立制”等处时,先是大惊,随后又像想到了什么,脸上涌现出狂喜之色,甚至连双手都有些微微颤抖。

    范文程之所以如此激动,是因为他敏锐地意识到,自己苦苦等待的机会,向朱明王朝复仇的机会终于来了!

    而他所效忠的皇太极,无疑是其中最佳的人选。

    范文程和朱家是有仇的。

    他范家祖籍本是江苏,靖康之变后,范仲淹之孙范正国南迁到了江西临川,而后迁至乐平。

    范家这一支子孙似乎与老朱家犯冲,屡次受到大明的打击。

    洪武年间,范文程的七世祖范越,在云梦县县丞任上犯法,从而被流放到了辽东沈阳卫,从此范家这一支就世居沈阳了。

    虽然被流放,但好在范家是名门之后,又出了不少官员。

    范文程的曾祖范鏓就是其中佼佼者,曾经在朝廷中任职工部主事。

    但好死不死,范鏓遇到了老道士嘉靖。

    在文官群体与嘉靖帝的“大礼仪”之争时,范鏓被嘉靖廷杖下狱。

    而嘉靖二十七年,内阁首辅夏言被杀,严嵩接任。

    在帮严嵩重组内阁班子之时,嘉靖再次想起了范鏓,想任命他当兵部尚书。

    但范鏓厌恶严嵩,更不想为昏庸的嘉靖帝所用,所以他以自己年老,不会顺从迎合而辞之不受。

    嘉靖大怒,干脆直接削了范鏓的官籍。

    (帝才鏓甚,会兵部尚书赵廷瑞罢,命鏓代入,鏓以老辞,且言通便,乏将顺之宜,帝怒,责鏓不恭,削其籍。)

    至此,范家逐渐从名门衰落下去,变成了寒门。

    而范文程就是在这种背景下出生的。

    更惨的是,万历四十六年,后金攻占辽东,范文程所在的抚顺成了敌占区。

    后金部队在当地大肆劫掠,并将所得人畜三十万分别赏赐给了有功官兵。

    努尔哈赤将降民编为一千户,赏赐给八旗贵族为奴。

    而范文程恰好就在这波被掳的降民之中,他被编入了镶红旗下,沦为了包衣奴才。

    这一年,范文程二十一岁。

    此后十余年,他在努尔哈赤的屠刀威胁下战战兢兢,受尽了歧视与凌辱。

    不是每个人都是辛弃疾。

    在绝望和苦难中,范文程将这一切的根源都归结到了大明的无能和无道上。

    要不是朱元璋将他祖先发配,他范文程就不会生在辽东。

    要不是朱厚熜削了他范家的官籍,他范文程也不会沦为平民,落入外族之手。

    京城里姓朱的皇帝小儿,才是导致这一切的罪魁祸首!

    抱着这样的想法,范文程毅然决然地选择了投靠后金,加入了后金军队。

    好在他不仅脑子聪明,身子也非常壮硕。

    清史中记载,范文程虽是儒生,但相貌堂堂体格魁梧,生的腰宽背厚,十分雄壮。

    他投靠后金军队后,从基层做起,每每跟随军队出征,不仅冲锋陷阵,还能出谋划策,逐渐获得了一些信任。

    但老野猪皮不死,他仍然只是一个奴隶罢了。

    直到努尔哈赤死后,范文程的命运才终于迎来转机。

    皇太极继承大汗之位,一改努尔哈赤对汉人的野蛮态度,开始大力发掘并且重用汉族人才。

    天聪三年(崇祯二年),皇太极下令仿照汉族科举制度,在辽东开科取士,并亲自下旨,允许各族包衣参加,若考中即提拔重用。

    范文程抓住了这个机会,脱颖而出。

    皇太极得知其是名门之后,对他十分重视,立刻将他擢拔进入文馆,成为近臣。

    短短时间,范文程就从奴隶跃升为后金核心决策圈的一员。

    皇太极的知遇之恩,加上对明朝的仇恨,使得范文程更加死心塌地地为后金效力。

    天聪五年(崇祯四年),皇太极兵发大凌河。

    范文程自告奋勇,单骑闯入明军营地劝降,成功收编了孔有德、耿仲明等一批重要将领,并为后金带来了急需的西洋火炮技术和水师部队。

    无论清朝史料中再怎么鼓吹皇太极雄才大略,在范文程出现并深受重用之前,皇太极的战略更多还是继承自努尔哈赤的掠夺性扩张。

    后金针对大明的军事行动,也更像是草原部落为生存而进行的周期性“狩猎”,缺乏问鼎天下的清晰蓝图和政治架构。

    正是范文程,第一个高屋建瓴的向皇太极提出,要突破山海关、夺取北京、进而入主中原的顶层战略。

    也正是在范文程等汉臣的辅佐下,皇太极才开始停止单纯的对明劫掠,转而系统地统一蒙古、威逼朝鲜、建立汉式官僚体系,为日后夺取天下奠定了基础。

    面对皇太极的询问,范文程强压下心中的激动,整理了一下思绪:

    “大汗,此乃天赐良机啊!”

    皇太极盯着他,目光灼灼:

    “还先生请细说。”

    范文程道:

    “大明内乱至此,中都皇陵被毁,此乃天命弃明的显兆!”

    “虽有名将如卢象升者偶获小胜,然流寇四起,蔓延数省,早已是心腹大患。”

    “而今又有枭雄据四川而称王,行裂土分疆之举,明廷威望扫地四尽。”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