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
关灯 护眼
飞碟文学 > 大明:从边军开始覆明灭清 > 第280章 忽悠洋人

第280章 忽悠洋人

    第280章 忽悠洋人 (第3/3页)

 “回去后,记得把事情落实好,有问题随时上报。”

    几人如蒙大赦,连忙起身准备告退。

    可王翌颖却叫住了他们:

    “诸位大人且慢。”

    “各位辛苦了,这是王府里刚做的点心,聊以垫腹,如果不嫌弃,就带回去给家人尝尝。”

    说罢,她便示意身后侍女,将几个精巧的食盒递给三位大臣。

    几人连忙躬身接过,感激道:

    “谢王妃体恤!”

    “我等就先行告退了。”

    江瀚挥挥手:“都回吧。”

    等几位臣工相继离去,王翌颖又让内侍进殿,端来了几盘热菜摆到案上。

    一碗炖肉,一碟炒青菜,还有一碗鸡汤,虽然不算丰盛,但好歹能垫垫肚子。

    殿外值守的亲兵队长冯承宣看着这一幕,忍不住叹了口气。

    以前在军中,提醒江瀚吃饭休息都是他的差事,现在全让王妃抢了去,这找谁说理去?

    江瀚吃得心满意足,擦了擦嘴,拉着王翌颖的手,嘿嘿一笑:

    “吃饱了,有力气了,咱回内院!”

    王翌颖脸颊微红,任由他拉着,快步走了出去。

    江瀚令旨既下,各部门便遵照指示,立刻行动了起来。

    农部的李兴怀亲自带着人,乘船赶到了江油的老君山硝洞。

    面对多藏在深山里的硝匠户们,他软硬兼施。

    他一方面宣示汉王新政,告知硝匠户们废除匠籍一事,并允诺按照官价,公平收购硝石,而且还大力招揽他们,加入官办的工坊,按月发放钱粮,按量给予赏钱;

    另一方面,他联合从剑州调来的军队,封堵了几处主要硝洞出口,做出进山大肆搜捕的姿态。

    在银钱的诱惑和刀兵的威胁下,这帮深山里的熬硝佬们权衡利弊后,陆续有人试探着走出山洞,开始与官府接触。

    李兴怀趁热打铁,立刻上奏江瀚,在江油县设立了制硝所,直属工部,专门负责硝石的开采、收购和粗炼。

    至于江瀚曾隐约提及的“化肥”一事,李兴怀苦思冥想后,仍不得要领。

    无奈之下,他只能暂时将其单独列册记录,等待日后江瀚亲自定夺。

    处理完江油的硝洞事宜后,李兴怀又马不停蹄地奔赴各地,督导各州县落实“官营沤肥”的政策。

    各地衙门纷纷组织人手,在城中设立“净行社”,专门收集城里的粪便污物,并于城外低洼处,设立大型官营沤肥场,集中堆肥发酵。

    同时,趁着冬季河流进入枯水期,农部又招募了大量农闲时的民夫,疏浚河道沟渠,挖掘河底淤泥。

    这些淤泥堆在田间地头,经过一段时间的晾晒后,便可直接作为优质的河泥肥使用。

    一时间,四川各城镇周边,都散发着一股浓浓的粪便、淤泥发酵的酸臭味。

    另一方面,学部主事王承弼回到衙门后,即刻行文川内各府、州、县学,张贴告示,晓谕全川士子。

    在告示中,他将科举考试的时间定在了九月初十,并公布了大致考试范围和参考书目。

    除了传统经义外,还包括了像是徐光启的《农政全书》、贾思勰的《齐民要术》,以及《周髀算经》、《九章算术》之类的书籍。

    这份书目清单,一经公布,便在四川的士林中引起了巨大的震动。

    看着这份清单,这些常年埋头在四书五经、揣摩八股程文的学子显得十分茫然。

    他们有不少人,甚至连这些书的名字都未曾听说过,更别提研读,精通了。

    尽管此前保宁府的科举改革,早已传出了一些风声,但大多数人并未当真,认为这不过是一府之地的小打小闹罢了。

    可如今四川易主,新政俨然拉开序幕。

    这帮学子才突然反应过来,两百多年的科举,竟然真的说改就改?

    一些食古不化的老学究和自视甚高的举人们对此是嗤之以鼻,公开发表言论,抵制这等“不伦不类”的新科举。

    但更多嗅觉敏锐的读书人,却从中窥见了时代变革的气息。

    这或许是晋身的新坦途。

    于是乎,四川各地的学子们争相寻购、试图提前研读考试书籍。

    买不到的,就亲自誊抄摘录,甚至一度导致了四川纸贵的奇景。

    而王承弼自己,则是亲自坐镇成都,组织人手编纂新教材。

    其中最积极的,当属两位西洋传教士费平托和乔昂。

    他们不仅倾其所能,将航海、天文、地理、几何等知识编纂成文;

    更是连夜写信,并委托教中同僚携带信件,以最快速度前往澳门濠镜。

    信中,他们极尽描绘之能事,把江瀚赞誉为“东方前所未见的开明贤主”,并声称遇到了千载难逢的传教良机。

    “机不可失!”

    他们在信中写道,

    “各位教中同僚,我们在遥远而神秘的大明西南,遇见了一位真正睿智开明的君主——汉王殿下!”

    “汉王不仅对我等传教士以礼相待,更在言谈间对泰西学问,展现出了深厚的兴趣和卓绝的见识。”

    “如今,我和乔昂神父已经荣幸地被聘请为,四川最高学府的教材编纂者。”

    “汉王殿下已经亲口允诺,如果我们工作卓越,将特许我教在四川境内建造教堂,传播福音!”

    “甚至,汉王还提到,会授予杰出者官职,参与治理这片广袤的土地!”

    “我与乔昂神父深感自身学识有限,特此恳请诸位博学的同僚火速启程,前来成都。”

    “请务必把这个消息告知果阿、马六甲、吕宋,乃至教会诸国的同仁。”

    “东方这片广袤的土地,正对我们敞开大门。”

    “请务必将汉王殿下所需要的航海、制图、天文、地理、火器等等一切先进的学问与技术,统统带来东方!”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