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6章 天真的刘备 (第1/3页)
“于丹阳、吴郡、豫章三地设立军府。以籍民之有才力者为府兵,家有三丁者,选材力一人,免其身租庸调,郡守农隙教试阅。兵仗衣驮牛驴及糗粮旨蓄,六家共蓄,抚养训导,有如子弟。”
刘邈将府兵制的腹稿说出。
“如此,江东之地,便可多出兵员,足以拱卫腹地。”
因为三长、均田制度已经开始施行,所以众人不难理解“府兵制”的细节。
简而言之,便是让百姓平时务农,农闲练武,有事出征。
如此制度,确实想想就知道能爆发出怎样恐怖的爆兵能力。
不过众人想的更多的却是另外一点——
只要府兵制真的施行下去,很有可能会出现“兵不知将,将不识兵”的局面,从此彻底杜绝将领的私兵部曲。
如此,也就大大削弱了将领一旦造反带来的风险,同时也几乎断绝了士卒跟随将领造反的可能性。
唯一让人担忧的,便是这“府兵制”下的士卒战力究竟如何……
“可行。”
张昭最先赞同了“府兵制”。
如今孙坚旧部在刘邈麾下的势力实在太大。
还是那句话,刘邈信不信任这些人是一回事,采不采取相应的对策是另外一回事。
施行“府兵”,可以有效带来将领作乱的风险,光这一条,就值得一试。
至于府兵的战力……
曾经组织过金陵青壮对付祖郎的张昭对此事更是有话语权——
“同村同邻之人,关系良好,知根知底,只要稍加训练,反倒比募来的士卒要更加适合作战。”
募兵,大都是天南海北的人聚在一起。
就比如孙坚麾下的程普、韩当都是幽州人,黄盖却是荆州人,朱治则是江东人一样……想要让他们相互信任彼此,不知道要经历多少磨合才能做到。反之府兵的话,同僚就是邻居,同袍就是亲戚,反而直接省去了相互磨合的时间。
此外,张昭亦是敏锐的察觉出,府兵制的基础终究还是均田制。
尤其刘邈说过——
“免其身租庸调”。
当府兵的一大利好,就是能够免除其税务。
这意味着府兵本身不但有私产,同时还有特权。
两相迭加起来,府兵制下的士卒战力绝对是不容小觑。
不过张昭也朝刘邈谏言:“府兵之事,事关重大,恐怕非一岁以上难以协调,主公不可操之过急。”
“自然。”
现在不同于三长、均田制度设立时一切都是草创,可以像搭草台班子一样先支棱起个框架再慢慢往里面填充内容,将其丰盈。
如今要从募兵制下往府兵制转型,肯定要抽丝剥茧一般,慢慢耗费时间将其理顺。
尤其最关键的,是吴景、程普这些孙坚旧部一定要主动配合。
若是没有孙贲、孙辅这档子事,刘邈还真不好张这个口,削弱他们对于军事的掌控。
可如今既然出了这档子事,他们也就没有理由拒绝了。
果不其然。
吴景、程普等人在刘邈说完后,立即朝着刘邈举杯:“愿为主公梳理兵制,壮我江东!”
“善!”
刘邈也立即举杯。
“如此,待公瑾回来,便可以着手筹备此事了!”
——————
周瑜、孙策尚不知晓徐州的变故,依旧如约来到淮阴与刘备汇合。
淮阴地形险要,水陆交通,易以观衅,沃野有开殖之利,方舟运漕。在周瑜与孙策到来之前,刘备领关羽已经在此和袁军鏖战一月。
当刘备得知周瑜赶来支援后,更是亲自前往迎接:“仲山仁义无双,竟然这个时候还不忘记刘备吗?”
周瑜和孙策第一次见到刘备时,就觉得此人似有枭雄之相!
再看到刘备身后高大威猛的关羽后,更是感慨:“世间竟然有这样雄壮的将领吗?”
可当他们看到刘备麾下的士卒时,却又不约而同皱起眉头。
刘备好歹也是一方诸侯,是接替了陶谦位置的徐州牧,但是身前的士卒却不过万余人而已。
“刘徐州难道就要凭借这些兵马击败袁术吗?”
相比周瑜、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