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1章 三长、均田 (第1/3页)
“元叹,请。”
刘邈用对待上宾的礼仪对待顾雍,又专门请来麾下将官与顾雍作陪。
陆康、程普、鲁肃等人都知道顾雍是见到刘邈求贤令而来,也是现在刘邈急缺的内务大才,不过他们都还是认为刘邈此举过于冒失,于是宴席上不断打量顾雍。
顾雍也能察觉到众人冒犯,却只是坐于席间,专注眼前餐食,颇有“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的淡淡死感……
鲁肃最先校考顾雍:“元叹此来,可看见城外风光?”
“倘若子敬问的是百姓开垦田地一事,那我自然看见。”
“元叹以为,从江北来到江东的百姓,能够在此安居乐业吗?”
顾雍闭口不言。
刘邈看着顾雍,也是从手边的竹简中抽出一卷,里面写着的,正是对鲁肃这个问题的回答。
刘邈让侍者给鲁肃拿起,鲁肃这才发现竹简上密密麻麻已经写好的策文——
【刘扬州不忍百姓遭受兵祸而将他们带到江东,这是一件仁义的事情。但仅仅如此,难道就能让百姓安居乐业吗?我在来的路上看见有许多北方来的百姓,他们既不懂得照顾江东水田的办法,也吃不惯产自南方的稻米,更有一些人甚至不能分到田地。当一个人背井离乡,生活上不能养活自己,食物上不能满足自己,这样的人难道会感到幸福吗?】
【我对此的建议,是将这些北方的百姓集中在山里,虽然山地中的田地较为贫瘠,但是这里的土地和北方的农田十分相似,适合种植麦、粟这样的作物。要是这些百姓能够按照以往的经验养活自己,享用自己熟悉的食物,那他们大概就会感到满足了吧?】
安居、乐业。
首先要让百姓做的,就是让他们尽快熟悉这片土地,然后扎根在此处,有所依,有所靠,有所生,有所养,方才能够安居和乐业。
江东与北方环境迥然不同,很难让这些北方的百姓迅速接受。既然这样,就可以令其到山上开垦土地,种植麦、粟这样熟悉的作物,发挥其过往耕种的经验,令其凭借一技之长快速立足。
否则的话仅仅是将田地交给他们而不加以引导,这和将黄金交给一个快要饿死的乞丐又有什么区别呢?
鲁肃看完后顿觉惭愧,向顾雍拱手致歉:“元叹在治理百姓上的才能,不是我能够相比的!”
刘邈此时也说道:“元叹不愿意刚才驳斥子敬,估计是害怕得罪他,怕他记恨于你。”
“其实元叹大可不必!他们都是胸怀宽广之人,现在巴不得有一个能够精通内政之人帮他们把活给干了,所以又怎么会记恨于你呢?况且你如今既然成为我的长史,就应该拿出长史的样子来,不然的话他们又如何会服你呢?”
这话看似是在斥责顾雍,实则却是为顾雍撑腰。
顾雍略带感激的朝刘邈一笑,却将刘邈吓了个激灵!
我帮你撑腰,你朝我龇牙是几个意思?
不过当刘邈发现那并不是顾雍在龇牙,而是在露出那比哭还难看的笑后也就渐渐释怀……
此时当过孝廉,做过郡吏的朱治也开始询问顾雍。
而他的问题,显然是比鲁肃要尖锐不少——
“元叹乃是顾氏出身,应该知道江东的情况。”
“江东世家猖獗,兼并土地,隐匿人口的事情时有发生。一些人家的田庄中还豢养庄客亲兵,动辄便是百人千人,若是遇到了这样的事情,元叹会如何处置呢?”
朱治身为江东人,最为了解江东的情况。
而且顾雍倘若真为刘邈长史,那就会掌管军中钱粮,成为大家的财神爷。
朱治就是想要试探,试探顾雍为人如何,究竟会不会以权谋***事又能不能公正处置。
顾雍虽然依旧面无表情,但其实却微不可查的往刘邈那里看了一眼。
不过与上次不同,刘邈并没有为顾雍在这个问题上解围,反而饶有兴趣的看着顾雍,显然他也对这个问题很感兴趣。
汉末世家猖獗,在江东这块地上更是猖獗中的猖獗!
刘邈若是想要将江东打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