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
关灯 护眼
飞碟文学 > 大明:七岁熊孩子,老朱求我登基 > 第三百八十五章 任何人不得践踏农田红线

第三百八十五章 任何人不得践踏农田红线

    第三百八十五章 任何人不得践踏农田红线 (第2/3页)

    为了打消群臣心中的不满,朱雄英只能解释道:“自打洪武年间大明建立,天下刚从战乱里缓过来,好多事都没理顺。

    前几年河南、山东闹大旱,地里一粒粮食都没收,老百姓饿到换孩子吃,路上全是逃荒要饭的。

    那时候朝廷仓库里空得见底,连你们这些大臣的俸禄都得减半发,你们当时穿不暖、吃不饱的窘境,难道才过几年就忘了?

    还好这两年咱们推广了曲辕犁、龙骨水车这些好用的农具,疏通了黄河、淮河的支流,又引进了高产的稻种,天下的好地里才渐渐有了收成,老百姓才算勉强能吃上几顿饱饭。

    这种好不容易盼来的温饱日子,能因为“一年多产一百万匹丝绸”这种空话就毁了吗?

    你们在奏疏里说“江南改种桑树能多挣钱”,却压根不提江南是全国的粮仓之一!

    去年江南种的稻子和麦子两季都丰收,运到北方边境给军队的粮食就有数千万石。

    要是把三成好地改成桑田,明年边境的士兵就得断粮!

    再说了,织丝绸得靠蚕农养蚕、织工织布,老百姓要是肚子饿得咕咕叫,谁还有力气去养蚕?

    织工要是饿得上不来气,谁还能坐在织机前织布?

    当年南宋偏安南方,把淮北的好地都改成桑田种桑养蚕,虽然一时丝绸卖得好,挣钱多。

    可元兵打过来的时候,粮食运不过来,临安城里一斗米卖到一百个钱,老百姓闹起来,朝廷立马就垮了。

    这么清楚的教训,你们居然看不见?”

    见群臣不吭声,朱雄英再次怒道:“至于某位大臣说,粮价不高,少种点粮食、多种桑树没事!

    这话说得实在是混账至极!

    最近粮价稳定,不是因为粮食多到吃不完,是朝廷少收赋税,老百姓才愿意安心种地。

    去年陕西粮食丰收,仓库里堆得满当当,才有机会救济各地灾民;

    今年江南粮食够吃,咱们才敢派商队带着丝绸出海去卖。

    要是没了粮食这个根基,海外卖丝绸赚的钱就是镜花水月,眨眼就没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