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
关灯 护眼
飞碟文学 > 魏晋不服周 > 第189章 群贤毕至

第189章 群贤毕至

    第189章 群贤毕至 (第2/3页)

  不过石守信是心直口快之人,可不会像鲁芝那般拐弯抹角的。

    他直接撕破遮羞布道:

    “所谓多做多错,少做少错,不做就不错。

    世家大户子弟坐等升官,平日里无须他们做什么,在关键时刻没跟错人就行了。

    当初的王祥或许还知道要干出一些政绩来,但现在他们一家人,只要笃行孝道,然后以孝闻名天下,便可以坐等升官。

    又需要他们做什么呢?

    王肇平日里只要是没有鱼肉乡里,那就算是品行兼优了,还需要说其他的吗?”

    石守信这话不无嘲讽,可谓是把鲁芝心中想说的话全都说出来了。这位自汉末以来就在官场上活跃的老官僚,不由得高看了石守信几分。

    “石使君有锐气,又目光如炬,想来一定可以造福青州百姓的。”

    鲁芝很是欣慰的点点头,然后将桌案上的刺史官印递给了对方。

    “刺史官印在此,鲁某总算是可以松口气了。

    鲁某今日便要返回洛阳养老。只是有些话,想在临行前,与石使君好好说道说道。”

    鲁芝坐直了身体,看向石守信说道,收起了脸上的笑容。

    “请鲁先生不吝赐教!”

    石守信拿到刺史官印,就不能再称呼鲁芝为“使君”了,他便直接以“先生”相称。

    “这青州嘛,在大魏各州之中,除了地处偏远的秦州、雍州外,官府账册上的丁口是最少的。

    比如说淮南之地,其丁口是青州五倍有余。就算是毗邻的徐州,丁口差不多也是青州的两倍。

    这里头的是非曲直,鲁某也说不明白。只能说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一切都有劳石使君自行体会了。”

    鲁芝很是含蓄的说道。

    石守信微微点头,言简意赅的总结道:“青州之地如宴席,前来吃席的宾客可谓是群贤毕至,自然是不同于其他地方。”

    鲁芝反复揣摩石守信所说的“群贤毕至”,顿时感觉大妙。

    “青州曾经望族不少,不过现在也大都声名不显,譬如汉代的一些刘氏封王,在青州多有后裔。

    这些人现在如何,鲁某说不好,但他们肯定不是任人揉捏之辈。”

    鲁芝正色说道,终于把干货端上来了。

    声明不显只是说某些人已经从过往的“望族”,跌落到如今的“泯然众人”。

    可这并不代表那些人手里没有土地,没有佃户,没有兵戈啊!他们只是在官府层面“人微言轻”而已。

    石守信心领神会的点点头。

    鲁芝看他已经懂了,便又开口道:“城阳、东莱二郡,多有泰山贼的余孽活动,他们打着官军的旗号,干的是山匪的活计。石使君若是有闲暇的话,收拾一下这帮人也不错。这些人不除,青州难以安定。”

    所谓“泰山贼”,就是臧霸一系的兵马。

    他们在曹操死后,由于曹丕处置不当,导致这些兵马有部分沦为贼寇,流散到了青州各地,并不在泰山郡活动。

    强势崛起的羊氏,也不允许他们在泰山郡活动。

    后来这些人虽然被招安了,但……懂的都懂。

    譬如说石守信麾下的世兵制人马,司马昭就完全插不进手。某种程度上说,青州有很多类似这样的部曲,只不过他们的头领在曹魏挂了个官职而已。

    石守信打算干啥,这些人此刻就正在干啥,二者并没有什么本质不同。

    鲁芝之所以会跟石守信说这些,是因为石守信是有嫡系部曲的人。有自己的兵马,就能干剿匪的事情。若是没有自己的兵马,朝廷又不派禁军来剿匪,那这刺史就是……单纯混日子了。

    啥也做不了。

    “刚刚这些,石某已经知晓了,只是青州屯田如何。”

    石守信又问。

    说起屯田,鲁芝一个头两个大。

    “实不相瞒,青州屯田之所,佃户已经逃得不剩下几个了。

    当地大户侵夺屯田之地,时常便有纠纷,官府也是息事宁人,睁一只眼闭一只眼而已。”

    鲁芝叹息道,话语里的信息量极大,真要细说,只怕三天三夜也说不完。

    “官府收租过甚,佃户们不堪其扰。又打听到在世家田里劳作更妙,于是纷纷逃亡,成为世家大族庄园内的黑户。

    反过来屯田之所缺乏劳力,大量农田闲置,世家大族又派人来悄悄侵占良田,上下其手。

    如此往复,对么?”

    石守信询问道。

    鲁芝点点头,难得遇到个懂行的,此刻他看石守信怎么看怎么顺眼。

    “田地呢,不是说拿到以后,就一定能种出来庄稼。

    世家大族里面人才多啊,还会教导佃户们怎么耕作产出更多。

    官府哪里比得过呢?再有,这兵荒马乱的,在屯田所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