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0章 投降一念起,顿觉天地宽 (第2/3页)
阳安关核验火灾的善后情况,只是勒令胡烈等人加强巡逻,不要让蜀军斥候突破防线。
    并没有打许仪的板子,甚至军令中提都没有提这个人。
    与此同时,石守信麾下马隆,也将褒城那边的粮秣送到了汉寿,极大缓解了汉寿这边缺粮的情况。与粮秣一同送来的,还有一封交给钟会的密信。
    中军大帐内,钟会坐在软垫上闷不吭声的看信,而马隆在一旁安安静静的等候着。
    钟会身边只有丘建这一个将领侍奉左右,保护他的人身安全。其余闲杂人等,都已经在军帐外不许靠近十步之内。
    “你现在去催促一下胡烈,派人去阴平道那边打听一下邓艾大军的消息。”
    钟会看向丘建吩咐道,不动声色的支开了他。
    “得令,末将这就走一趟。”
    丘建领命而去,他也不是傻子,钟会现在明摆着是要跟这个叫马隆的将领密谈,内容不方便让他听到。
    等丘建走后,钟会将桌案上的信纸收好,看向马隆问道:“石守信提到的那些汉中大户是什么人?”
    “回大都督,是希望为我们出力的人。
    石监军带队前往褒城运粮途中,那些人便将我们拦住,提出要献出家中粮秣辎重以劳军,并且愿意跟随大军入蜀征战。”
    马隆言简意赅的解释了一番。至于那些事情的细节,就不必跟钟会去说了。
    钟会微微点头,不置可否。
    现在他手里的信是石守信写来的,内容也不复杂,主要就两件事。
    第一件事,石守信汇报了此次前往褒城运粮的情况,毕竟是带兵脱离了防区,总要有个说法。
    看上去问题不小,实则不然。
    既然粮食已经运来了,解决了前线吃饭的问题,那么即便做事不那么符合流程,也无伤大雅。钟会如果处置了石守信,那将来谁还会主动抢运军粮?
    军中办事,只讲结果,只讲绩效,一切为了打赢。
    另外一件事,石守信也向钟会说明了汉中土豪“争相归附”的情况,请求钟会给一个军的番号,再给一些盔甲,让这些人能够独立成一军,听从大都督一人的号令。
    石守信更进一步解释说,现在魏军之中,很多将领都有小心思。入蜀之后,他们未必会听大都督的号令。汉中本地土豪,他们不可能跟那些魏军将领联合,这股力量如果能利用起来,那么在关键时刻,或许有逆转乾坤的效果。
    总之,他就是表忠心,要番号,要盔甲!
    表忠心就是愿意听指挥,要番号就是能名正言顺作为“正规军”入蜀,要盔甲就是想增强战斗力。关键时刻打起来,不会像豆腐一样垮掉。
    钟会没有向马隆解释什么,而是在心中暗暗揣摩利弊得失。
    阳安关的事情,他不处置许仪,是因为某种程度上说,钟会需要一个“强大”的敌人。他带着十多万大军,待在汉寿,被姜维堵在剑阁门口。
    这是一种无能的体现,至少也是能力平庸!
    所以姜维的蜀军越是强悍无敌,钟会丢的面子就越少。
    你看,蜀军密谍都能到远离前线的阳安关玩火龙烧仓了,那我打不进剑阁是不是情有可原?
    钟会本人的利益,和伐蜀魏军的利益,很多时候并不是完全一致的,跟司马昭的利益就更不一样了。
    石守信提出的新建番号建议,如果是向司马昭提,那绝对是找死。因为魏军现在已经是僧多粥少了,再多一支军队,战后司马昭岂不是要多给一份赏赐?
    汉中土豪本就是菜单上的东西,石守信让他们上桌了,司马昭能高兴得起来吗?
    可是钟会的想法是不一样的。
    他心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