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
关灯 护眼
飞碟文学 > 魏晋不服周 > 第59章 各自的输赢

第59章 各自的输赢

    第59章 各自的输赢 (第3/3页)



    石守信轻轻摆手,建议孟观退下。

    ……

    等孟观离开后,石守信这才揉了揉自己的太阳穴,他要整理一下混乱的思路。

    签押房内极为安静,石守信的心绪也慢慢的安静了下来。

    该说不说,现在的事态已经相当严重,只是还没有爆发而已。因为时局已经走到了一个不由他控制的十字路口了。

    重点就是不可控但要命!

    目前伐蜀军中博弈的几方,明面上有:邓艾、钟会、卫瓘,以胡烈为首的“告密派”,以李辅为首的“态度不明派”。

    但实际上,暗地里还有两位重量级的人物没有露出水面,即:坐镇长安的司马昭,以及……蜀地暗搓搓谋划大事的姜维!

    博弈的场合,并不在剑阁,而是在成都。

    更要命的是,一旦大军抵达成都,就已经是“开牌”的最终阶段,而不是做准备的最初阶段。

    也就是说,只要邓艾接受了刘禅的投降,那么“一计害三贤”剧本便会直接开启,并且在很短的时间内尘埃落定!

    那个时候只有生死搏杀,压根不会给任何人酝酿准备的机会!短短数日,就会决出胜负,剩下的就是垃圾时间善后。

    乍一看,钟会似乎处于绝对劣势,他压根没有多少亲信兵马,而且有一大堆将领明着反对他,暗地里打小报告。

    钟会即便是要兵变,也是困难重重。什么郭太后遗诏,都是些自欺欺人的戏码和遮羞布而已。

    谁踏马会信这个,那真是脑子进水!

    可是现在没有人注意到,钟会的杀手锏并不在魏军之中,反而是姜维麾下的蜀国降军。

    钟会利用这些军队,便可以控制魏军将领。

    而邓艾,入成都后已经立下不世之功,他压根意识不到自己死到临头。

    相信这位情商欠缺的主将,会在第一时间出局。

    至于卫瓘,他的优势在于司马昭给的“持节”,在军中拥有最高决断权。可是他却没有军事指挥权,跟军中将领也是不熟。

    只有在政令军令通畅的“女频模式”下,卫瓘的权力才有保证。乱起来之后,谁踏马管卫瓘是不是持节,是不是监军!

    到时候谁的刀更快,拳头更大,谁说话就管用!

    那么姜维如何呢?

    姜维的优势,其实是心理上的。姜维和钟会的奖励机制并不相同。

    钟会是要全胜才算赢,所谓全胜,是一方面压制住蜀国势力不造反,另外一方面控制这十多万魏军。最后他成为所有人的统领,剿灭所有不服。

    想想就知道这有多难了!

    但姜维的胜利却很简单,是杀一个就算一个,拖一个人下水就赢一子,他的奖励机制是“计分制”,分数越高越好。可以说姜维只要能说动钟会叛变那就算赢,后面的只看是小赢还是大赢。

    这几方斗起来,各自有各自的优势,谁会成为最后的赢家,目前看还很难说。

    石守信并不觉得前世历史书上说如何,最后的结果就会如何。以他所知的情况看,钟会也不是没有准备。

    至于胡烈和李辅这两帮将领,他们也是随波逐流的,需要一个人站出来扛旗帜才行。

    “我也是在走钢丝啊!”

    石守信忍不住感叹了一句。

    他现在是假意跟钟会亲密,到了成都后,也只能见机行事。跳船是一定的,但什么时候跳,就很有讲究了。

    钟会并不会完全信任他,只是因为实在是无人可用,这才退而求其次让石守信领一部分兵马罢了。

    石守信暗暗揣摩,自己的优势在哪里。

    他最大的优势,就是所谓的“先知”,钟会、姜维、邓艾、卫瓘手里有什么牌,他一清二楚。

    这件事的终点他也知道,那便是钟会失败,蜀地成为晋国的一部分,嗯,晋国马上就会建立了。

    司马家需要用“开国”这场盛宴,去款待支持他们家的世家大族。不建国,怎么论功行赏呢?

    “或许,真正的底牌,便是于一支如臂使指的军队。”

    石守信自言自语道,他依稀记得那句名言:有组织的少数,可以打败无组织的多数。

    几千人不算多,但如果组织严密,掀起或者阻止一场政变,已经足够了。

    问题最后又回到孟观刚刚所说的那些:要掌控住杜预麾下的这支部曲!

    可是,要怎么去掌控呢?

    石守信犯了难。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