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
关灯 护眼
飞碟文学 > 这个学霸过于自律 > 第183章 他们的愿望注定要落空【二合一】

第183章 他们的愿望注定要落空【二合一】

    第183章 他们的愿望注定要落空【二合一】 (第1/3页)

    自从NASA执行航天新提案,在海外媒体的大肆报道下,公然唱衰东方的航天工业发展,认为没有国际支持的情况下,技术难以得到突破。

    其中作为,能否掌握自主交会对接技术的,天宫一号实验舱备受关注。

    原本不少相关评论人,表示华方在新提案压力下,会选择延迟或取消,对接实验舱的发射。

    甚至连很多网友,也为此事担心。

    不希望看到,自家航天工业停滞不前。

    尤其国产隐身五代机,才刚让全世界为之吃惊的情况下。

    结果国家航天办公室虽未做出回应,却准时成功发射了天宫一号,其想表达的意思不言而喻。那便是用全新的自主交会对接技术,彻底击碎海外航天新提案的痴心妄想。

    就算没有国际航天的帮助,照样能搭建出空间站。

    打赢这场海外坚称的‘太空竞赛’。

    而天宫一号的成功发射入轨,无疑大大调动了民众的热情。

    对后续发射与天宫对接的神舟飞船,充满极大期待。

    当天宫一号首次变轨成功,升至更高的运行轨道,等待即将到来的神舟飞船时,微博等各大网络社区,显得格外热闹。

    “我就说咱们,肯定不会因为某个提案,便选择妥协取消发射计划。”

    “祝贺实验舱成功入轨。”

    “好期待。”

    “真希望这次自主交会对接技术实验,能够验证成功。”

    “听说到时会全程进行电视直播,看样子对此次实验,应该是比较有把握的。”

    ……

    徐铭的时间虽主要用在研究上,但也不是说,完全隔绝网络,因此对于外界发生的新闻,基本上都是知道的。

    不过和院里,他其他以观众视角,期待此次交会对接技术验证的教授不同,他作为最核心的GNC算法开发者,在航天器对接当天,肯定要坐镇燕京飞行控制中心。

    确保自动控制系统运行在设计的‘绿箱’内。

    至于NASA和欧空局方面,面对天宫一号的按时发射,依旧还是老一套说词。

    始终认为在缺乏经验的情况下,没有任何国家,能首次实验便取得成功,掌握自主交会对接技术。

    然最终并未引起,像之前那样的关注。

    局面都进展到这一步,始终要以事实结果说话。

    但碍于最佳发射窗口期,神舟飞船将于十月底发射升空,奔赴天宫所在轨道,完成这场万众期待的太空拥抱。

    ——

    “目前我们正在使用,超快激光和分子束外延技术,尝试在绝缘衬底上,搭建拓扑光子-等离激元耦合态理论,所需的特殊微结构。”

    10月18日,周二,箐华超净实验室。

    王其坤满脸笑容,同身旁的徐铭,说起对等离激元耦合态理论,实验验证的进度。

    “但精度上还存在不足,需要多次实验解决。”

    周围除李由和重新组建的课题组成员外,燕大物院教授唐亚愚也在其列。

    从徐铭突发奇想,提出拓扑光子-等离激元耦合态理论,打开物质相互作用的新大门,到现在课题已步入正轨。由徐铭牵头主导,箐华与燕大联合开展实验,可随意使用两校的物理资源。

    说起来。

    这还是徐铭,首次提出并主导数学之外的课题。

    和以往推导证明猜想难题,有很大不同。

    此时他把王教授的话,悉数听进耳中,微微点头并不觉得意外。

    首先制备衬底材料并不困难,关键是需要人工搭建的微结构,其精确度关乎着,能否真正观测到等离激元耦合态,这是验证成功的关键。

    因此确实急不得。

    需要不断进行实验,才能精确搭建出特殊微结构。

    “不用给大家太大压力,何况这项课题才算刚步入正轨。”徐铭接过话茬沉声回应一句。

    闻言。

    唐亚愚也不再沉默,同样出声附和。

    “我是相信徐教授的数学推演结果,现在只是从物理层面验证,坚持下去迟早会观测到。”

    记得他刚得知这个消息时,人完全是懵的。

    无论如何都想象不到,怎么正研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