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1章 利刃出鞘,全世界的震动【二合一】 (第1/3页)
    “剑出蜀云寒,龙吟动九天,这一天终于等到了。”
    马晓鹏激动的鼓着掌,仰头眺望飞向空中的,那架国产隐身战斗机。
    口中下意识吟出两句诗来。
    眼角微微湿润。
    作为空军方面负责人,他太清楚空中力量薄弱,是多么尴尬憋屈的情况,说句有些难听的话,面对敌人的战机甚至连跟随飞行的资格都没有。
    完全陷入被动。
    尽管随着歼10的服役,情况稍有改善。
    但相比海外先进的五代机,依旧落后不少,无法掌握绝对的领空话语权。
    缺少一柄真正的空中利刃。
    不过现在好了。
    国产新型隐身战斗机的成功首飞,标志着航空力量已经快速增长崛起,拥有了直面猛禽战斗机的水准。
    此时此刻,心情怎么可能不兴奋。
    并且不单单是他,塔台指挥中心内,大家都心潮澎湃手都拍红了却不自知。
    而杨威虽脸上同样挂着喜色,表现的相对镇定。
    这时接过话茬补充上一句。
    “目前我们的原型机,才只是顺利起飞,接下来还要按照预定科目进行飞行操作气动面,这就需要航电与飞控系统来辅助计算,保证战机在复杂操作下维持稳定飞行。”
    讲到最后一句话时,目光特意看向了旁边的徐铭。
    被杨总师的话打断思路,徐铭回过神来,对自己参与优化的飞控系统胸有成竹。
    “我对飞控系统有信心。”
    “有小徐这句话,我可是一点都不担心了。”马晓鹏闻言回过头笑着接上句。
    话说到这里,整个塔台指挥中心内,氛围依旧充斥着和谐轻松,并不觉得压抑和紧张。
    这正是对原型机有绝对信心的表现。
    对此杨威也不再迟疑,当即以现场总指挥身份,向试飞员下达新的指令。
    “2001,保持状态,按计划进行。”
    “收到。”
    伴随通讯器内,传回试飞员的回应,试飞员的操作指令下达后,飞控系统实时进行计算,使得原型机各气动面以最优方案偏转,完成预定科目完成相应的动作。
    战机优美的曲线和涂层,仿佛是在空中跳舞,引起大家一轮又一轮的鼓掌。
    与此同时。
    宋振宇正坐在控制台屏幕前,时刻监控战机的各项参数和飞行状态。
    看到一切正常后,彻底松口气的同时,对于徐铭优化的飞控系统更加觉得震撼。
    如果要让他一定用两个字来形容。
    那便是丝滑。
    就像是歼20和飞控系统完美适配,让人根本找不到任何的毛病瑕疵。
    背后的意义非常重大。
    相当于比较国际上的其他战机,歼20在这套飞控系统的辅助下,能够发挥出自身堪称极致的性能,无论放在哪里都将是一大杀器。
    “参数正常。”
    强忍着心中的振奋,按流程播报一句,喜色已然不受控制的浮现在脸上。
    “好。”
    杨威闻言目露精光,继续下达指令。
    通讯器内,时不时传来试飞员的声音,且愈发稳重。
    “2001通场。”
    然后便看到飞行员驾驶原型机,在机场的上空低空平稳飞过,供地面人员观察,再次引起大家一阵喝彩。
    趁着空隙期间,杨威则不忘为马晓鹏,再次介绍起飞机的相关数据。
    “马指挥。”
    “我们的试验数据,歼20理论最大飞行速度,可达2.5马赫。”
    “最大飞行高度两万米。”
    “尤其现有的隐身涂层设计方案,除保证了较长的寿命之外,雷达反射截面能达到猛禽战斗机水准。”
    “即0.0001平方米左右,相当于一只麻雀或者一颗玻璃珠的大小。”
    “以现有技术水准,预计多久能正式服役?”马晓鹏转过身来询问最关心的问题。
    杨威沉吟道:“正常情况下五年内就可以。”
    “太好了。”
    马晓鹏对这个答案无疑非常满意,刚感叹一句,下秒便又继续往下说。
    “这个周期可要比阿美瑞肯的猛禽快太多。”
    “那些海外媒体信誓旦旦表示,咱们的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