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0章 他才是数学界的莫扎特【万更求订阅】 (第3/3页)
脑游戏,剩下的则是在学校未名社区,以及天涯论坛上面进行高强度冲浪。
    至于讨论的热点话题,毫无疑问和徐铭有关。
    尤其数院的研究生和博士生,进入数学年刊官网查看徐铭的论文后,才发现其所具有的价值,尤其后面三位顶尖专家给的评语更是让人兴奋。
    虽说这份荣誉和自己没有关系,可看到自己学校的同学自己国家的数学人,能在国际数学界取得成果,并被顶尖的数学专家认可称赞。
    照样会感到无比骄傲自豪,甚至激动的整个人都是完全蹲在椅子上。
    高强度的发帖和大家交流。
    “徐神这是一举把本科毕业论文的水平,给拔高到其他人难以超越的高度。”
    “数学年刊啊这可是,有些普通教授都难发一篇。”
    “以前在高中的时候,我觉得我是天才,现在才发现我只是有见到天才的门槛。”
    “谁能讲讲徐神这篇论文到底咋样?”
    “本人数院博士留级生,刚看完徐师弟的论文,我只能用惊叹来形容,可以说是千禧年来数论界最大的突破。”
    “看不懂论文,总知道伊万尼克和陶哲轩吧,他们可都是给出了很高的评价。”
    “谁知道徐师兄读博之后,会不会担任助教,好想听徐师兄讲课。”
    ……
    相比较未名社区,大家为徐铭取得的成绩高兴,此刻在天涯论坛上已参加工作的人,则是对徐铭今后所能够达到的成就表示好奇。
    纷纷参与猜测讨论。
    “咱们国内终于出了位年轻的数学天才,本科就发表数学界顶刊论文,怎么感觉比陶哲轩还要猛一点。”
    “上回我就说燕大的徐铭厉害,还有人表示参加数学建模竞赛拿奖没用,现在应该没话说了吧,连全球顶尖的解析数论专家都给了很高的评价。”
    “燕大不愧是国内数学殿堂,有着自己的陶哲轩。”
    “感觉徐铭是目前国内最有希望,拿到菲尔兹数学奖的人了。”
    “我倒是觉得现在说这话太早,数论毕竟是门槛比较低的数学分支,偶然诞生灵感取得一些成就正常,关键能否持续在数学研究中做出贡献。”
    “希望徐铭能做到吧,这也是国内那么多数学前辈遗憾的事情。”
    有着燕大身份和数学年刊,以及三位全球知名数学专家为徐铭的论文背书,根本不会存在对论文质疑的人。
    都为国内出现像陶哲轩这样的数学人才,感到非常高兴看到摘取菲尔兹奖的希望。
    尽管有人仍心存担忧,害怕所谓的数学天才只是属于昙花一现。
    从此便泯然众人矣。
    但却也实实在在,让大家看到了,国内数学界从此崛起的契机。
    与此同时。
    远在大洋彼岸的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
    中午。
    身形偏瘦的陶哲轩,戴着副黑边窄框近视镜,结束讲课从教室返回自己办公室。
    作为数学天才少年,他凭借调和分析组合论等横跨的多个数学领域成果,在去年国际数学家大会上,与证明庞加莱猜想的佩雷尔曼共同获得菲尔兹奖。
    成功跻身为全球知名数学家行列。
    那时他才三十岁。
    如今更是不知道被冠以多少头衔。
    但如果不认识他的人,只单纯看他的样貌,恐怕绝对不会相信这是菲尔兹奖获得者。
    很快他推门走进办公区域,便听见自己同事约翰·加内特主动搭话。
    “要来一杯咖啡吗陶?”
    “不用了。”陶哲轩闻言抬眼望去摆手回答。
    然刚迈出一步,又因加内特接下来的一句话,顿时驻足停下。
    “你让我关注的数学年刊最新期杂志,我已经放到你的办公室桌上了。”
    “非常感谢你加内特。”他听到这句话满脸兴奋回答。
    说完便急忙走进自己办公室。
    先前他受数学年刊主编萨纳克教授邀请,匿名审核篇关于素数分布问题的论文。
    他因研究过孪生素数,对筛法和斐波那契数的无穷性问题都颇感兴趣。
    便没让这篇论文在自己邮箱里吃灰,抽了一个时间在办公室内认真审查。
    刚开始他还没表现出多少兴趣,直至意识到里面多尺度解析筛法框架的价值,这才专注起来全身心投入。
    最终被新筛法和证明过程折服。
    认为这篇论文推动了数论界的发展,给出很高评价。
    不过他最为关注的,则还是论文作者。
    想要与之交谈讨论。
    在他看来多尺度解析筛法的效果,只需要对其中动态化框架转化,或许便能应用于孪生素数猜想的证明。
    为此他特意给主编萨纳克教授发了邮件,希望能从对方口中得到作者身份。
    然而根据数学年刊匿名审稿规定,为保证公平和审稿的严谨性,审稿人是不能知道论文作者身份的。
    无奈只得等待最新一期发表。
    并特意让同事加内特,帮忙关注数学年刊。
    快速坐到自己办公桌座位上,垂下目光后果然看到几本来自不同期刊的最新期杂志。
    像海外这边的大学,基本上会订购很多期刊的杂志。
    每次有新的一期发表都会很快送过来。
    他从中抽出数学年刊,立刻寻找起自己审核的那篇关于素数问题的论文。
    这时端着咖啡的加内特教授,也迈步从外面走进来。
    似乎从未见过同事有这么急切的时候,心生诧异之下忍不住主动打开话题。
    “陶。”
    “现在可一点不像你平时的样子,能和我分享发生了什么吗?”
    “我前些日子受邀审核一篇关于素数的论文,里面提到种全新的多尺度解析筛法,并成功证明斐波那契数的无穷性问题。”
    陶哲轩并未卖关子,虽手上动作不停,嘴里却开口简要解释起来。
    “这项成果对数论界来说是里程碑式的突破,目前就发表在最新期数学年刊上。”
    “竟能让你给出这么高的评价,我想他肯定是哪位顶尖数论学家的成果。”加内特作出一副吃惊状,由衷发表对这篇素数问题论文的看法。
    陶哲轩点头道:“我也正是想知道是哪位学者。”
    说完他终于找到那篇熟悉的论文。
    并第一时间查看作者名字。
    “徐铭。”
    他轻声念出姓名,脑海中顿时浮现出一个问号。
    快速搜索脑海中的知道的人,最终得出三个字结论。
    不认识。
    完全没有听说过。
    再看向所属单位,上面赫然写着燕京大学。
    顿时又陷入思考状。
    “难道是燕京大学内的哪位教授?”
    可还没等他思索出线索,旁边那栏十九岁本科生的身份学历信息,顿时犹如一根棒子敲在他脑袋上。
    顿时瞳孔骤缩,不敢置信。
    “燕京大学的本科生,这怎么可能?”
    虽说他在这个年龄时,同样在数学上有所成就,按理讲不应该为此感到惊讶。
    奈何与对方相比的话,却仍旧存在差距。
    毕竟作为论文的匿名审稿人员,他可太清楚里面内容的含金量。
    很难想象会出自本科生之手。
    旁边的加内特因陶哲轩的表现,对这位论文作者也诞生出不小的好奇心,结果听到是来自燕京大学的本科生。
    眼睛瞪得比陶哲轩还大,明显被这件事惊的不轻。
    最终消化完信息。
    把杯子放到嘴边尝了口咖啡,然后看向陶哲轩比较感慨的吐出一句。
    “陶。”
    “你有对手了。”
    把同事的话听进耳中,陶哲轩神情复杂,选择接受。
    他很清楚数学年刊的严谨性,在论文作者信息这种事情上面绝不会搞错。
    也就是说创造出多尺度解析筛法的人,来自燕京大学本科阶段学生。
    待合上手中纸质期刊后,他抬眼望向加内特。
    “你说的很对,他才更符合数学界莫扎特这个称号。”
    莫扎特是公认的音乐神童,在三岁时便展现出惊人的音乐天赋。
    尽管生命短暂,却留下很多的经典音乐遗产。
    为此陶哲轩以二十多岁的年纪,在数学界取得诸多突破性进展,被冠以数学界莫扎特这一荣誉称号,表明他所具有的数学天赋。
    但现在和燕大的徐铭相比,继续接受数学界莫扎特的称号就有点名不副实。
    应该给徐铭才更合适。
    不过当情绪稳定下来之后,他心中反倒更加强烈的想要和对方进行探讨,相信肯定会有相当愉悦的体验。
    “徐铭。”
    “我很期待与你见面。”
    自顾自沉声低喃这么一句,接着便也不再纠结,把目光放在伊万尼克教授的评价上。
    反观面前的加内特,同样没有继续耽搁时间,随即便转身离开。
    想要查看这篇论文的具体内容。
    而伴随论文正式发表,有着相同看法的,还包括其他研究数论的学者。
    例如剑桥哈弗等海外名校数学教授,并且有人通过社交媒体渠道,表达了对多尺度解析筛法的认可。
    以及称赞这位来自东方的年轻天才学者。
    其中陶哲轩,也在自己常用的账号上,对徐铭给出数学界莫扎特评价。
    事实证明主编萨纳克的判断,可以说相当准确,数论确实陷入了一场狂欢。
    大量数论学术研究者,积极参与对多尺度解析筛法的分析讨论。
    可以想象在未来的一段时间里,关于数论的论文会呈现一定比例的爆发式增长。
    接下来几天。
    国内媒体这边,也报道了燕京大学本科生,成功证明斐波那契数无穷性问题的事。
    青年报更是转发陶哲轩的评价,称这是国内数学天才的崛起。
    再次奠定燕大数学殿堂的地位。
    至于最尴尬的,无疑是箐华数学系,为此特意加快海外数学工作者回国的步伐。
    徐铭倒并未受到外界因素影响,在让院里推掉某些媒体的采访申请后,依旧沉浸在数学和算法的海洋中。
    另外父母那边也得到消息,专门打来电话询问。
    知道父母并不太懂数学上的事情,便只说是在学业上获得了一些成绩受到表扬。
    对此单从手机听筒,便能感受到父母的喜悦和高兴。
    而今年学校的元旦晚会,相比节目表演,最期待的无疑是燕大年度人物颁奖。
    ……
    万字更新求保底月票,感谢大家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