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24章 挖个大坑、埋自己 (第3/3页)
每年……都需要这么多?”吴新蕊的声音都有些变了。
“对。”刘清明肯定地回答,“这是我整个计划最关键,也是最脆弱的一环。我们看上的那家掌握核心技术的欧洲公司,本身实力并不雄厚。他们提出的这项技术,在业界看来也属于未经充分论证的新技术,风险极高。所以,他们缺钱,非常缺钱。而我们,恰好可以提供他们最需要的东西。一旦我们下定决心注资,明年就能看到初步成果,形成技术突破。这个机会,可以说是稍纵即逝。”
吴新蕊又沉默了。
她正在飞速地消化这个信息,评估其中的风险与收益。
“我知道了。”半晌,她才缓缓开口,“说实话,这个资金量,别说云州,就算是整个清江省,也绝对负担不起。”
“我知道。”刘清明说,“所以我正在想办法。目前,我有一个还不太成熟的概念,正想找您聊一聊,听听您的意见。”
“你说。”
“妈,您看。华夏加入WTO快两年了,我们目前正在非常积极地学习和融入西方人制订的那一套游戏规则。我们的整个体制,也在进行着在他们看来‘更加积极’的变化。”
刘清明组织着语言。
“我想,如果我们能表现得更加主动,更加顺从,让他们彻底相信,我们会一直遵循这个规则走下去,最终成为他们心目中那个最理想的、温顺的、低水平的全球加工厂。为他们源源不断地提供优质廉价的劳动力,同时,还能让他们在华夏这个十几亿人口的庞大市场上赚得盆满钵满。那么,他们会不会在某些他们自己都觉得不太靠谱、风险极高的领域里,放松警惕,给我们留出一些可以钻的空子?”
吴新蕊听着他这番有些拗口的话,安静地听着。
等他说完,她才用一种奇异的语调反问。
“我能不能这么理解:你想挖一个大坑,坑他们一把。但是,在表面上,要让他们觉得,是他们在挖坑,准备把我们给埋了?”
刘清明忍不住笑了。
“还是妈您理解我。”
电话那头,吴新蕊也发出了又好气又好笑的轻哼。
“我大概明白你的思路了。你想让中央相信,这笔巨额投资,不仅仅是技术研发费用,更是一种战略欺骗的成本。是演给西方看的一场戏。”
“对!”
“这个思路……很大胆。”吴新蕊评价道,“有什么需要清江方面做的?”
“有。”刘清明立刻说,“希望省长您,能全力支持黄书记在云州的工作。他需要省里的政策倾斜和资源支持,来把这个高新技术产业的盘子先搭起来。至少,要让外界看起来,我们是真心实意地在搞。”
“好的,我知道了。”吴新蕊干脆地答应下来。
挂断电话,刘清明站在楼道的窗前,看着外面灰蒙蒙的天空。
和岳母的这番对话,像是一道闪电,劈开了他脑中所有的迷雾。
他之前一直在纠结,如何从技术层面去说服那些专家。
这是一个死胡同。
因为他根本不可能比专家更专业。
但现在,他找到了一个全新的维度。
政治!
战略!
他要写的,根本不应该是一份技术可行性报告。
而是一份,地缘政治的战略规划书!
光刻机项目,只是这个庞大规划中的一个具体落点。
那每年十亿美刀的投入,也不再是沉重的成本负担。
而是一种投资,一种伪装,一种向西方世界释放的、最具有迷惑性的烟幕弹!
一个念头,在他脑海里疯狂地滋长。
他要将这个项目,包装成一个“投名状”。
一个华夏为了彻底融入西方体系,而主动进行的“自我阉割”。
我们将放弃在其他高科技领域的追赶,集中资源,去赌一个连你们自己都不看好的、虚无缥缈的新技术。
这难道还不够有诚意吗?
让华夏在某个看不到成果的领域持续烧钱。
会不会成为西方试图瓦解华夏的一个路子?
就像是当年他们和某大国搞军备竞赛。
从而用经济的手段拖垮对方?
这个思路一经打开,无数的灵感碎片开始汇集。
刘清明感觉自己的血液都在燃烧。
他甚至等不及回到办公室,直接靠在楼道的墙壁上,拿出随身携带的笔记本和笔,开始飞快地书写。
一行行字迹,在他的笔下流淌出来。
不再是干巴巴的数据和论证。
而是一个充满了诱惑、欺骗与野心的宏大叙事。
他仿佛能看到,这份材料被摆在最高决策者案头时,他们脸上会露出何等精彩的表情。
他写得很快,笔尖在纸上划出沙沙的声响。
楼道里,一个年轻的公务员,正在悄然勾勒着一个足以改变国家未来数十年命运的惊天计划。
窗外的天空,依旧灰蒙蒙。
但刘清明的心里,却已是晴空万里。
他找到了那条路。
一条通往胜利的,唯一的路。
已经渐渐清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