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22章 历史拐弯、前路莫测 (第1/3页)
于惠娴微微一怔。
积架公司。
这个名字在岛内的IT行业内,几乎无人不晓。
刘清明这个问题,就好像在问一个顶尖的汽车工程师,知不知道GL一样。
这是一种明知故问。
但于惠娴混迹商场多年,深知官场中人说话,向来字字珠玑,没有一句废话。
她迅速调整了状态,认真地回答:“刘主任,我们都是IT行业的,积架公司的大名,我当然知道。”
刘清明在电话那头轻轻“嗯”了一声,似乎对她的回答并不意外。
“那好,我接着说。”
“黄书记,这份政绩,你要不要?”
刘清明的这句话,再次将皮球踢给了黄文儒。
黄文儒脸上的笑容已经收敛,取而代含的是一种审慎和专注。
他能坐到云州市委书记这个位置,靠的绝不仅仅是中庸随和。
刘清明一个远在京城发改委的干部,通过电话,当着一个重要外商的面,两次提到“政绩”。
这背后,必然有深意。
“要!怎么不要?”黄文儒的声音沉稳有力,“你小刘送上门的政绩,我当然要!”
他的目光,不自觉地落在了于惠娴刚刚递过来的那份《可行性报告》上。
全产业链基地。
现在,刘清明又提到了积架公司。
难道这两者之间,有什么联系?
一个念头,在黄文儒的脑海中电光石火般闪过。
“于总,积架公司,最近是不是有进军大陆市场的计划?”刘清明问道。
于惠娴的心里一动。
这个消息,在行业内还属于半公开的秘密。
虽然有所耳闻,但具体细节,只有少数核心圈子的人才清楚。
刘清明远在京城,是如何知道的?
她压下心头的惊讶,回答道:“是有这个说法。据我所知,他们正在评估几个沿海城市,沪市的可能性最大。他们计划在内地建设第一座晶圆厂。”
“已经定下来了吗?”刘清明追问。
“这我就不清楚了,这属于他们公司的核心决策。”于惠娴实话实说。
她随即反应过来,试探着问:“刘主任,你的意思是……想让他们来清江投资?”
问完,她自己就先摇了摇头。
“恕我直言,刘主任,这恐怕不太现实。云州虽然发展很快,但无论是政策扶持力度,还是产业配套环境,跟沪市相比,还是有不小的差距。”
这话说得相当直接,甚至有些不给黄文儒面子。
但黄文儒并没有动怒。
他静静地听着,因为于惠娴说的是事实。
国家战略层面上,沪市的地位是特殊的,是清江省,是云州无论如何也比不了的。
在这种绝对的优势面前,任何大话、空话都显得苍白无力。
承认差距,是面对现实的第一步。
电话那头的刘清明似乎笑了一下。
“于总说得对,正面竞争,我们确实没有优势。”
“如果能截胡,我当然不介意。但这不是我的初衷。”
黄文儒和于惠娴都安静地听着,等待他的下文。
“我在想一个问题。”刘清明的声音透过免提,清晰地回荡在办公室里,“云州,有没有可能发展成为一个高新技术产业中心?”
高新技术产业中心!
这几个字,仿佛带着一股魔力,重重地敲在了黄文儒的心上。
他的呼吸,瞬间急促了几分。
这是一个无比时髦,也无比诱人的词汇。
在当下这个时代,任何投资只要和“高新科技”沾上边,就意味着能得到国家层面更多的政策倾斜和资源扶持。
这是“科技强国”战略的核心,是华夏未来在国际竞争中实现弯道超车的希望所在。
对于任何一个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