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
关灯 护眼
飞碟文学 > 重生千禧年:官场之路从片警开始 > 第520章 声东击西、玩弄技巧

第520章 声东击西、玩弄技巧

    第520章 声东击西、玩弄技巧 (第2/3页)

味。

    他决定不再说任何客套话,直接切入主题。

    “陆厅,您那份材料,我仔细看过了。”

    刘清明把文件放在桌上。

    “我想知道,你们最初是怎么盯上德国西斯公司的?据我所知,这可是一家有上百年历史的老牌企业。”

    提到工作,陆荣炳立刻来了精神,脸上的疲惫也一扫而空。

    他显然是做足了功课,也不需要看任何资料,所有的数据和信息都装在脑子里。

    “刘处,是这样的。我们奉机集团的人,去年组织了一个考察团,去欧洲转了一圈。”

    “主要考察的就是德国、法国、意大利这些传统的机械制造大国,其中又以德国为重中之重。”

    “他们前前后后,一共参观了包括西斯公司在内的三十多家德国企业。”

    “其中,明确表露出有出售意向的,大概在七八家左右。”

    “我们组织了专门的财务和技术人员,根据这些公司的经营状况、负债水平和技术实力,进行了一个综合评估和排序。”

    “西斯公司,在我们的名单上,排名非常靠前。”

    陆荣炳的讲述条理清晰,逻辑分明。

    “西斯公司确实是老牌的机床企业,尤其在重型机床领域,曾经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

    “他们的鼎盛时期,是为美国的波音、麦道等飞机制造公司,提供专用的机翼加工设备。”

    “在全球重型机床市场的份额,一度高达百分之三十。”

    “但是进入九十年代,连续受到好几次全球经济危机的影响,整个西方世界的制造业都在萎缩,西斯公司的经营状况也渐渐开始下滑。”

    “那些来自航空巨头的大额订单,全部都失去了,只能靠着一些零散的小订单勉强维持。”

    “我们派去的财务人员经过初步测算,判断这家公司很可能已经处于事实上的破产边缘,最多撑不过两三年。”

    “所以我们认为,这个时候与他们接触,是一个非常好的时机。有很大的可能性,能够一举拿下。”

    刘清明安静地听着。

    他并不清楚前世这次并购案的最终结果。

    但结合陆荣炳的描述,和他自己的见识,一个大概的轮廓已经在心里形成。

    这确实是一次机会。

    但风险同样巨大。

    “奉都方面,对于这次并购案的风险,有什么评估吗?”刘清明问道。

    陆荣炳没有丝毫隐瞒,态度非常坦诚。

    “我们工业厅和奉机集团内部,都组织过多次论证会。”

    “我们认为,最大的风险,来自于德国乃至整个西方世界,对我们华夏的技术封锁。”

    “特别是高端机床制造技术,这一块,他们一直卡得很死。”

    “这是现实存在的一个巨大风险。”

    “对于这一点,我们的想法是,希望能够通过外交途径,与德方进行磋商,力主突破这一限制。”

    刘清明追问:“有把握吗?”

    陆荣炳沉吟了一下。

    “目前这届德国政府,整体上秉持着对华友好的政策。据我们从外交口得到的消息,他们的总理今年已经确定了访华日程,这会是一次非常重要的国事访问。”

    “我们认为,这是一个很好的契机,有一定的把握。”

    这个回答,在刘清明的意料之中。

    寄希望于高层访问时,对方能释放一些善意。

    这是一种思路,但充满了不确定性。

    刘清明继续施压。

    “如果,我是说如果,最终还是无法突破技术封锁,这笔交易,你们还会继续推动吗?”

    这个问题很尖锐。

    它直接指向了这次收购的核心价值。

    如果买不来最关键的技术,那花大价钱买一个空壳子,意义何在?

    陆荣炳的回答,却出乎刘清明的意料。

    “刘处,我们评估过最坏的结果。”

    他的表情很严肃。

    “我们认为,即使德国方面最终仍然对我们封锁最顶尖的高端技术,这笔交易,依然有非常大的价值。”

    刘清明来了兴趣。

    “价值体现在哪里?”

    “人才。”

    陆荣炳吐出两个字。

    “我们准备在收购协议中明确提出,要求全盘吸收西斯公司的全部在职员工。这其中包括了他们所有的研发技术人员,以及那些经验丰富的高级技术工人。”

    “我们认为,有了这批德国专家的加入,奉机集团完全可以在德国当地,建立起属于我们自己的海外研究中心。”

    “依托这个中心,进行相关技术的自主科研攻关。”

    “这比我们关起门来,自己闭门造车,要更加直接,也更加有效。”

    刘清明缓缓点头。

    这个思路,确实不错。

    用市场换不来技术,那就直接买下掌握技术的人。

    曲线救国。

    “只是,这个代价,是不是太大了点?”刘清明提出了自己的疑虑。

    养着这么一大批德国专家和工人,每年的人力成本,将会是一个天文数字。

    陆荣炳显然也考虑过这个问题。

    “刘处,代价确实不菲。但是,我们不能只算经济账。”

    “西斯公司是全球知名的老牌制造企业,他们不光有技术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