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08章 主角请客、畅想发展 (第2/3页)
的身体都暖和了起来,心里的那点拘束,也仿佛被这股热流冲散了。
“吃菜,都动筷子!”
刘清明招呼着大家。
“现在,我不是你们的书记了。”
“我是你们的朋友。”
“所以,大家千万别客气。你们要是还认我这个朋友,就把这些菜都给我吃光了!”
他的话很实在,没有半点官腔。
有了酒做润滑剂,再加上在座的都是自己人,气氛一下子就热烈起来。
大家慢慢放开了手脚,风卷残云一般,开始享受这顿丰盛的晚餐。
甘宗亮喝得满脸通红,他端着杯子,非要再敬刘清明一杯。
“书记,在我们心里,您永远都是我们的书记!”
刘清明笑着跟他碰了一下杯。
“那可不行。我要是永远当你们的书记,那于乡长就没有进步空间了。”
一句话,把大伙都逗乐了。
“你看,我不在,咱们乡里不是一样发展得很好吗?”刘清明继续说道,“这说明什么?说明不是我刘清明做了什么了不起的事,而是你们云岭乡的人,本来就勤劳,本来就很有本事。”
“我相信,你们一定会过上好日子。我不管将来在哪里,都会为你们感到骄傲。”
甘宗亮用力地摇头。
“书记,话不能这么说。那是因为您给我们修了路,给我们找了活干,给我们指了条明路。”
“不然为啥以前那么多年,就没人这么做呢?”
这个问题,很朴素,也很尖锐。
刘清明没有正面回答,只是笑了笑。
“这是乡干部应该做的。不然,我们有什么脸拿国家发的工资?”
旁边的陶丽梅插了一句嘴。
“那可不一样。赵书记回城的时候,可没一个人去送他。”
刘清明不愿意在背后评价别人,他岔开话题,看向陶丽梅。
“我还以为这次,祁书记和于乡长,至少会来一个呢。怎么把你这个小丫头给派来了?”
老会计陈满仓喝了口酒,笑着解释道:“于乡长这是有意在培养小陶呢。现在乡里的劳务公司越做越大,于乡长一个人忙不过来,准备把一部分工作交给她。”
陶丽梅的脸一下子就红了,连连摆手。
“我不行,我不行的,我哪会啊。”
“有什么不会的?”刘清明看着她,鼓励道,“当初我把劳务公司交给你们于乡长的时候,她也是这么说的。”
“谁又是天生就会做这些事的?既然于乡长看重你,信任你,你就得把这个机会抓住。”
“你是咱们乡里为数不多的知识分子,有文化,脑子活,怕什么?”
甘宗亮也在一旁帮腔。
“就是!妹子,你肯定比哥强!我当初搞建筑队,不也是两眼一抹黑,啥也不会?现在不也干得好好的?”
在众人的鼓励下,陶丽梅那点不自信渐渐消散了,她捏着衣角,鼓起勇气。
“那……那我就试试。”
“这就对了嘛!”刘清明很满意,“有什么可怕的。对了,这次来京城,你们于乡长,还交代了什么别的事吗?”
提到正事,陶丽梅立刻坐直了身体。
“于乡长说,想问问您的意见。咱们乡里那个‘云岭大药房’,能不能……能不能也在京城开一个分店?”
她说完,就紧张地看着刘清明,生怕他觉得这个想法是天方夜谭。
刘清明确实愣了一下。
于锦绣。
这个女人的想法,还真是敢想敢干啊。
在京城开药店?
这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但他细细一琢磨,却发现这个想法,不但不是异想天开,反而极具前瞻性。
首先,时机太好了。
现在是什么时候?是全国上下都在抗击疫情的时候。
药品,是目前最紧俏的物资。
清江省因为援助京城,在京城老百姓和领导层心中,都建立了极好的口碑。
这个时候,打着“清江省云岭乡”旗号的平价药房要是开业,天然就带着一层光环。
就算是京城市政府这一块,为了平抑市场药价,稳定民心,也绝对不会反对,甚至还会给予一定的政策支持。
于锦绣的眼光,确实犀利,精准地抓住了市场的脉搏和政治的东风。
其次,从长远来看。
哪怕疫情过去了,“云岭大药房”这个品牌一旦在京城站稳了脚跟,那未来的发展空间将是巨大的。
云岭乡有什么?有天然无污染的中药材种植基地。
京城缺什么?缺的就是这种绿色、健康、信得过的产品。
无论是药品,还是后续开发的保健品、养生产品,都将会有广阔的市场。
这可是在华夏最难攻克,也最具标杆意义的京城市场!
一旦成功,云岭乡的经济,将会被彻底盘活。
刘清明看着一脸忐忑的陶丽梅,郑重地问:“这个想法,你们乡里开会讨论过了吗?”
陶丽梅赶紧点头。
“于乡长和祁书记专门沟通过,祁书记也非常赞成。”
那就没问题了。
刘清明心里有了底。
“如果你们真有这个打算,”他看着陶丽梅,露出了笑容,“我还真能帮上忙。”
陶丽梅的眼睛瞬间亮了。
她本来只是奉命来征求一下意见,根本没指望刘清明能直接答应。
现在刘清明不但说行,还说能帮忙。
那这事,不就等于成了一半了?
刘清明当然也有自己的考量。
帮云岭乡,就是帮他自己。
他现在被借调在卫生部防治组,开设药店这种事,正好在卫生系统的管辖范围之内。
他利用自己现在的职权,帮云岭乡办成这件事,可以说是顺水推舟。
而且,这件事完全可以放到整个防疫工作的大盘子里去考量。
一家来自英雄省份的平价药房,对稳定京城市场有着积极意义。
这根本不是假公济私,这是一举两得,公私兼顾。
这顿饭,是刘清明来到京城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