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五十六章 班底组成,轻工业计划! (第1/3页)
拆迁典礼的热闹还在继续。
社区里藏着不少能人,有人抱着破旧的手风琴弹唱,有人翻着跟头耍杂耍,锣鼓声、笑声混在一起,气氛越来越热烈。
但三位区老却没再在台上坐着,而是结伴回到了天元商城。
宋老年纪最大,吹了一个多小时冷风,脸色有些发白,另外两位老人也怕他着凉,便一起陪着回来了。
“老喽,身子骨不行了啊。”坐在会客区的破沙发上,宋老捧着搪瓷杯喝了口热水,脸上的表情才生动了些。
他苦笑着摇了摇头,“以前在雪地里执勤,蹲一天一夜都不觉得冷,现在就吹这么会儿风,寒气直往骨头缝里钻。”
程野坐在他对面,看着老人鬓角的白发,心里有些感慨。
宋老这代人,是从更残酷的旧时代熬过来的,身上的伤病早就落下了根。
往后能活多长时间,全靠个人信念撑着。
他笑着岔开话题,眼神扫过焕然一新的商城,“宋老,商城已经翻修完了?”
“前两天就结束了。”提到这个,宋老的眼睛亮了亮,放下搪瓷杯,语气里多了几分自豪,“正好,我也得跟您汇报一下这段时间的社区工作。”
“您可别,以后我还指望着您给我继续带队伍呢。”程野嘿嘿一笑。
宋老立刻听出了话外音,眼底闪过一丝笑意,却没立刻接话茬,而是站起身带着程野在商城内转了起来。
商城的一层,原先因受潮翘起来的木地板全被换掉,铺上了光洁的浅灰色瓷砖,踩上去再也没有“咯吱咯吱”的响声。
外面几棵斑驳残破的承重柱,被刷上了一层生机勃勃的绿漆,连带着整个空间都显得有了活力。
“之前最头疼的就是线路问题。”
宋老带着程野走到一楼角落的总输配电箱前,指着崭新的金属箱体说,“以前这箱子里的线路乱得像蜘蛛网,经常跳闸,现在换成了完整的控制单元,整个商城的电路也都重新规划整理过,分了照明、设备两路,再也不怕超负荷了。”
程野凑过去看了看,箱体内加上了闪烁的指示灯,旁边还贴着一张线路图,标注得清清楚楚,确实比之前规整太多。
“水路也做了更新。”宋老又带着他往楼梯间走,“以前只有一楼和五楼有两个取水点,大家打水要排老长的队,现在每一层都重新架设了水管,还装了简易的过滤装置。”
蓝色的输水管裸露在外面,似这样的旧时代建筑,不可能再走暗埋线。
不过整体走的很规整,看起来也不难受。
除此之外,连之前高峰期总要排队的厕所也做了改进,每一层的坑位从十个增加到了二十个,竖起了简单的遮挡板,墙面被刷得雪白,甚至贴了几张“保持卫生”的标语,比之前干净整洁了不少。
但最显眼的变化,还是商城里那些曾如九龙城寨般密集的架高铺位。
之前这些铺位用烂铁架层层堆迭,最高处几乎顶到天花板,铺位之间只留一条窄得能过人的缝隙,又乱又压抑。
现在,所有腐朽的铁架全被换成了崭新的银色钢管,破破烂烂的被褥、床垫也统一换成了深蓝色的新被褥。
而且铺位高度也做了严格限制,只保留了原先的三分之二,改成了类似火车卧铺的上中下铺,既节省空间,又不会让人觉得压抑。
“商城原本登记的常住人口有四千二百人。”
宋老站在铺位区中间,语气里带着几分欣慰,“哪怕有一部分人在外务工不常回来,挤三千五百人也还是太勉强。正好前段时间,民生署协调了菜市场那边的空区,让社区低价买了下来,现在已经把两千人安置过去了。”
“哦,是之前那个果蔬市场?”
“对,之前感染潮过后,还有现成的通风和排水设施,我们简单翻修了一下,住着也挺舒服的。”
他顿了顿,又补充道:“我们优先安排了有孩子的家庭,和对社区做过贡献的个人,现在两边睡着都舒服,很多人还都不愿意搬走呢。”
这就是改变。
是比外面步行街还要能带来幸福感的改变。
几个因为感染风寒,有些感冒的中年人躺在床上,看到程野走过来,连忙坐直了身子,脸上露出些许不好意思,但又无比真诚的笑容。
“宋老,您做的太好了。”
程野由衷地赞叹道,“分配可是一个大问题,能让社区这么多人愿意听话,每个人都能过上好日子,这可不简单。”
宋老听到这话,终于笑了,转头看向程野,“程检查官,您有什么需要我这老头子做的,直接说就行。”
“别说是我,社区哪个都不会拒绝您呢。”
话音落下,身后另外两个区老也赶紧点头表态。
“那好!”
一行人又回到会客区,二龙带着几个之前的民兵骨干,不知道什么时候也过来了,站在门口。
“大人,我哥说让我先过来等您,他处理完拆迁礼的收尾工作,马上就来。”二龙连忙上前,语气恭敬。
程野笑着点头,先聊了些闲话。
关于空雾带来的变化,缓冲区外面的流民营地,又提了提白水河的鱼获储量有多惊人。
不多时,大龙果然带着几个人快步走了进来。
一时间,会客区里围了二十多人,大龙一一介绍,有社区管理民生的干部,有负责安保的民兵骨干,还有之前翻修商城的工人代表,全都是天元社区里能扛事的人。
显然是意识到了程野接下来即将要说什么。
至于王康,倒是没有凑热闹,带着人去后面处理鱼获去了。
等所有人坐定,程野清了清嗓子,开门见山:“关于卫星城建设,大家应该都听说了吧?”
“听说了!”大龙第一个点头,语气里带着兴奋,“这两天广播总台一直在造势,听说第一批要开设12个卫星城一起建设,后续的卫星城也将在一周之内陆陆续续展开。”
“是,大龙说的没错。”
程野点点头,从兜里掏出一张折迭的周边地图,铺在桌上,指尖在地图上画了一个大大的圆圈,“现在卫星城建设,就是幸福城下一步的核心发展计划。未来,我们会沿着整个川市废墟,往周边延伸,建起一圈卫星城,形成一个大的包围防御圈。”
其实这个防御圈概念,上面并未明确提及,是他根据卫星城的布局逻辑自己推测的。
毕竟卫星城的核心意义就是“多点联动防御”,以后必然会划分一级、二级、三级防御圈。
最外围的卫星城之间会自动形成隔离带,把荒野里的感染体、变异生物挡在最外面。
再往内,一级级卫星城层层过滤危险,等传到幸福城时,剩下的威胁早已微乎其微。
也正因如此,三座检查站的规模才会逐步缩减,不会影响到基本盘工作。
“而我,接下来可能会选择其中一个点位,带队去建设卫星城。”
程野开门见山,指尖直接落在地图上标注着“大波镇”的小点,语气坦诚。
对上面的人或许需要权衡话术,但对眼前这些要跟着他干活、甚至可能卖命的人,必须足够真诚。
没人愿意平白离开安全的缓冲区,去荒野里面对随时可能丧命的危险。
尤其是在场不少人都是当年拓荒兵团的退役老兵,比谁都清楚在外建城意味着什么,要是遮遮掩掩,他们第一个就能听出破绽。
而想让人跟着你闯,一要靠真诚,二要靠实打实的利益交换。
没等众人消化完这个消息,程野继续说道,“我选大波镇,不是随口定的。一来,这里的地理环境能赚钱,白水河的鱼获储量惊人,单靠渔业就能攒下一笔宝贵的发展资金,不用一直依赖上面的拨款,二来,大波镇能和咱们天元社区的步行街联动,形成‘渔产供应+商贸流通’的闭环,收益能翻倍。”
“为什么这么说?”
程野把地图翻到背面,上面是他之前画的三个大框架,字迹工整。
他指着左边第一个框。
【手工业】
“先说说手工业,在我看来,咱们社区里这么多妇女和孩子,每天闲着没事做,只能靠社区补贴、靠家里男人外出做工养活,这是很不合理的社区结构。他们不是没有劳动力,只是没找到合适的活计,总不能一直被养着,或者去做些零散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