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五十二章 涡流水,站在巨人肩膀上! (第3/3页)
节的逻辑,程野心里已有了初步思路,只等考核结束闲下来,就能整理成落在纸面上的闭环计划。
思索间,皮卡车已经驶到了南检查站门口。
说起来这还是程野第一次接受检查,按照规矩,要从D口进入。
不过两人没有着急,直到秦峰的电话打过来,确认他已在站内等候,才缓缓将车驶入D区通道。
“咦,董检查官?”程野刚摇下车窗,就看到了检查桌后熟悉的身影,忍不住愣了一下。
“程检查官?”董星也认出了他,脸上满是疑惑,“你怎么会从外面回来?出外勤去了?”
董星显然还不知道检查官包干的事情。
程野随后反应过来,以董星这逆天运气,确实不适合包干。
要是让他负责一片区域,立马来个感染潮都有可能。
而且检查站的日常运营,也需要董星这样不出乱子的检查官负责。
“董检查官,是检查站的任务,需要程检查官配合外出勘察。”
没等程野开口,江川先下车,几句话就解释清楚了情况。
作为丁以山身旁的红人,董星自然不会再过多询问。
按规矩提交完外出手续和任务报告后,董星也没走那些繁琐程序。
测量完数据,就示意放行。
可就在这时,D区后方秦峰却是带着他的老班底,穿着熟悉的防护服赶了过来。
老远处,程野就看到秦峰笑的和烂杏一样,嘴角几乎咧到耳朵根。
“这是?”
“哦,我们从荒野找到了一个疑似未知感染源,得让秦研究员他们收容检测。”
董星闻言,立马转身打开旁边的隔离门,还特意往旁边让了让位置。
这份“不添乱”的自觉,怪不得连外勤考核不过,大家最终投票都愿意让他晋升一期。
“程检查官,东西呢?”秦峰几步走到车边,眼睛亮得像要发光。
“在那,我们已经放在了收容箱内!”
程野指向后座,接下来的事情,就不需要他们插手了。
秦峰立刻摆出专业架势,先让副手在车周拉起隔离带,自己则戴着双层手套,小心翼翼地打开后座车门。
先是用检测仪对着收容箱扫了三遍,又往箱身喷洒了透明的除菌液,才慢慢将箱子拎出来,放到临时搭建的检测台上。
打开箱盖的瞬间,秦峰的呼吸明显一顿。
青色的甲片在照射下泛着淡淡的流光,表面的旋涡纹路清晰可见。
哪怕没有上仪器,也能隐约感受到一丝特殊的波动。
他又拿出几支不同颜色的试剂,滴在甲片表面,观察着试剂的变色反应。
旁边的助手则举着程野看不懂的仪器,屏幕上跳动着密密麻麻的数据流。
全程没人说话,只有仪器的“滴滴”声和试剂瓶的碰撞声。
反正,专业就完事了。
十多分钟后,秦峰才直起身,将后续的收尾工作交给副手,自己快步走过来,脸上还带着未散的兴奋。
“是未知感染源?”程野先问道。
“感觉不像。”秦峰摇头,目露思索,“它的状态非常稳定,没有任何感染源常见的活性波动,反而更像某种生物蜕下的甲壳。能量反应很微弱,但确实有特殊波动,具体是什么,得带回研究所用仪器分析,现在还不能下直接定论。”
“不过可以肯定的是,这个东西没有见过,也没人发现过。”
“麻烦秦研究员。”
“哪里说麻烦,是我要好好谢谢你!”秦峰说着,示意他离开检查区去后面说话。
“我来负责车子清理,程检查官过去就行。”江川不在意的笑了笑。
“好。”
两人来到后面的隔离区,秦峰脱下防护服硕大的头盔,长长深呼吸一口。
接着笑道,“程检查官上次发现的覆甲藤可是帮了我个大忙,丁站长和刘署长商议过后,已经决定要在咱们检查站的基础上,搭建一个独立的感染源研究所,到时候可少不了麻烦你们检查官啊。”
秦峰说的语焉不详,只说腐藤帮了大忙。
但程野心念一转,立刻想到之前刘坤专门出城寻找覆甲藤、想要借此提升实力的事。
难道当初他上交的覆甲藤样本,被刘坤看到后,才促成建研究所的想法?
“啊这,那可得恭喜秦研究员!”
程野来不及细想,连忙顺着话头祝贺。
秦峰笑得更开心了,话锋忽然一转:“我听说,之前雾洞爆发时,你去过薪火庇护城?”
“嗯,去过一次。”程野点点头。
“放心,薪火庇护城有的设备,咱们检查站以后也会有。”
秦峰说话间,眼神里满是笃定,还特意用上“咱们”二字,明显是在拉近距离。
程野心里了然,笑着应承:“那我可就等着沾秦研究员的光!”
两人互相奉承,气氛简直融洽的不得了。
等到小队收容完离开前,秦峰又特意提到甲片的事:“一有初步分析结果,我第一时间给你打电话。要是这东西真有特殊价值,研究所也会按规矩给你发奖励,绝不会让你白忙活。”
“好的。”
这正是程野想要的结果,幸福城对发现人的知情权,确实可以例外。
像是行者,他靠着发现人的权限,就顺理成章的成为了执棋人。
至于检查站建设研究所?
以后大波镇要是能稳定下来,他也得建个专属的研发室才行。
毕竟有了图鉴帮忙解析源轨技术,未来肯定会有越来越多的发现。
“唉,果真是见识越多,野心越大啊。”
“这包干都八字没一撇,怎么又开始想在外面大搞建设?”
程野摇摇头,送走秦峰以后,发现江川正在盯着工作人员给皮卡和鱼获做消杀检疫。
他干脆找了个地方,掏出之前没写完的考核试卷,开始奋笔疾书。
等到中午十二点,皮卡车的消杀终于完成,江川过来叫他时,程野还在埋头写着。
这一次,他写出来的东西不仅仅是基础的规划方案,而是加入了更深入的数据。
包括水电站修复需要的材料清单、鱼获工厂的建设需求、甚至连输配电路的建设都做了估算。
他有底气,这些内容,其他检查官绝对写不出来。
毕竟不是所有人都有将平面地形转化为3D规划图的思维,更不可能只去一次大波镇,就立刻拿出如此系统的方案。
换句话说,他是站在现代知识的“巨人肩膀”上,用将近十年的学习积累来规划大波镇,而非仅凭废土上摸索出的经验行事。
论整体性、系统性,自问不会输于任何人。
至于最后的评判结果就得看大波镇自己争不争气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