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
关灯 护眼
飞碟文学 > 废土边境检查官 > 第一百四十九章 夸张渔储,修复水电站!(有图)

第一百四十九章 夸张渔储,修复水电站!(有图)

    第一百四十九章 夸张渔储,修复水电站!(有图) (第1/3页)

    回到地面,坐上皮卡车。

    程野没有急着立刻去河边,而是让江川沿着镇子周围又转悠了一圈。

    从泥泞乡道的走向,到整座镇子的“十”字布局,再到可利用的建筑残骸,都像3D地图般在他脑海中构建出完整的记忆模型。

    而第一轮答卷上的答案,也在这模型定型后涌现出更多思路,使得第二轮考题的答案几乎不费思索便有了眉目。

    翻开地图,着重于水系部分。

    当年为何选择大波镇建港口,而非工业区旁的临江支流?

    最关键的原因,在于临江水系分流而出的黄水河与白水河,虽曲曲折折,最终仍会汇入临江主脉。

    而工业区旁的支流,却会汇入另一条大江“安江”。

    地图上的安江蜿蜒得极为夸张,沿途还要穿越数段高低落差极大的水域,天然不适合行船货运。

    反观临江,一路贯通四省,无激流险滩,潜力非凡。

    以大波镇为支点,在白水河设立引水港口,吨位小的船只可在大波镇停靠装载,吨位大的则在黄水河完成作业。

    如此一来,大波镇便成了典型的“两岸经济潜力地形”。

    沿白水河左侧(大波镇原址)地势较低,适合建居民区。

    沿黄水河右侧地势偏高且平坦,适合设工业区。

    一地跨两河,这等地形放在现代,想不繁荣都难。

    只可惜在废土,水路早已荒废,水下又危机四伏,大波镇才会荒废至今。

    “问路县是陆运咽喉,而大波镇是水运体系的咽喉”

    程野在心里盘算着。

    若能确保两河不溃堤,将居民区建在两河分叉的缓冲带,简直是天时地利齐备。

    天然的河道屏障,既能抵御荒野生物,又能提供水源与潜在的航运价值。

    只可惜现在涨水以后,中间的缓冲带已经被淹没了边缘,只剩中间地势较高的部分。

    而且从大波镇通往缓冲带的桥梁早就坍塌,以后要是想利用这一部分,必须要先修桥、再筑堤坝,才能形成绝佳的地形屏障守护。

    同时,又能分管河岸两侧,简直再好不过。

    “还有个前提是,得先解决水下的麻烦。”

    程野合上地图,目光投向远处雾气缭绕的河面。

    接下来,便是对白水河的细致探查了。

    皮卡停在距离码头约两百米的荒地上,呼呼的水流声已清晰入耳。

    正值汛期,又处在交汇口,程野站在码头边缘打量,主干白水河的流速快得惊人,水面翻涌着青黄色的浪涛,别说撒网钓鱼,怕是扔块石头都能被冲得瞬间不见踪影。

    “走,继续往下。按水系规律,这里一定还有分流。”

    这些资料里从未提及的细节,果然得靠实地勘察才能摸清,而这恰恰是制定建设计划的关键。

    见程野凝神思索,江川识趣地没打断,稳稳握住方向盘,做好了司机职责。

    皮卡顺着堤坝一路下行,约莫两公里后,一道清晰的分叉口终于出现在眼前。

    这里已离大波镇中心有段距离,更像是深入了镇旁的农村区域,路边开始出现坍塌的农舍与荒废的田埂。

    “这就麻烦了。”程野看着分流处,眉头微蹙。

    这里距离镇子有一段距离,若是确定大波镇为中心,又想把水电站囊括其中,战线势必就得拉长。

    但没办法,毕竟是现代建设的水电站,怎么也不会建在镇中心。

    况且这种微型水电站最初的设计用途,本就是满足村级需求,远不能和工业区那座能供几十万人用电的大型水电站相比。

    左右眺望,宽约十米的白水河,主干八米仍往下游流淌,另有两米宽的支流被分流引入内陆,水流稍缓,水面泛着细碎的泡沫。

    忽的,程野眼神一凝分流口的水面下,十几条黑鱼正镇定自若地悬浮着。

    好家伙。

    没有一条是小鱼,全都是壮硕的大鱼,看那摆动的尾鳍,最小的也得有三四斤重,黝黑的脊背在青黄色的水里划出流畅的弧线。

    “是白水河的特产,黑条鱼。”

    江川走了过来,顺着他的目光看去,笑着解释,“幸福城刚扎根那几年,这鱼被捞得快绝迹了,没想到这么多年过去,反倒又泛滥起来。”

    程野没搭话,只是静静地注视着水面下。

    从白水河主干冲下来的水流里,不时有惊慌失措的小鱼小虾被卷进分流河道。

    这时,那群黑条鱼便会像收到指令似的一拥而上,对着这些送上门的猎物大开杀戒,水花溅起又迅速平息。

    而那些体型相当或稍小些的鱼群经过时,它们却视若无睹,只守在分流口的“咽喉要道”,像群精明的猎手。

    嚯,这是有智商了不成?

    程野暗自咋舌。

    他在现代从没见过这么聪明的鱼类,竟然懂得守在水流交汇处伏击。

    不过片刻功夫,在江川的介绍下,他已认出了七种鱼、两种虾。

    除了凶猛的黑条鱼,还有体型稍小、银白如箭的白条鱼,以及像根光溜溜的木头棍子似的水带鱼,最长的足有两米,贴着河底游动时,不细看还以为是段朽木。

    这三种,都是现代完全没有的变种。

    另有熟悉的四大家鱼,青鱼、草鱼、鲢鱼、鳙鱼。

    但论体型,比现代的至少大上一倍,条条膘肥体壮,显然在这片水域里没少加餐。

    虾类则是常见的沼虾,以及一种废土独有的赤虾,通体红得发亮,在水里游动时像一块块会动的红宝石,格外显眼。

    “这从来都没有人捕捞吗?”

    程野看了好一会儿,有些发愣。

    他从未见过如此夸张的渔产储量,水面下几乎是“鱼挤鱼”的状态,连这分流出来的浅水区都能形成鱼群,不敢想象主干白水河会是何等景象。

    这地方,哪怕是运气最差的钓鱼佬来,随便下杆都空军不了。

    “新纪刚开始的那段时间,这里倒是热门地点。”江川蹲下身,用树枝拨了拨水边的碎石,“因为石省没办法种地,当时天天都有人在这守着捞鱼。可捞着捞着,产量自然直线下跌。为了抢一个钓位、一个捕捞点,经常爆发冲突,一次打死几十人都不稀奇。”

    “后来随着我们幸福城发展起来,搞过很多次集中的大型捕捞后,渔产储量就跌得更厉害了,再也满足不了周围聚集地的需求。有些人不想加入幸福城,就迁徙去了能种地的省份,与此同时,我们幸福城也开辟出了稳定的食物来源,不再靠水产解决温饱。”

    “原本靠这河维生的拾荒者纷纷离开后,这些年渔产才慢慢回升,幸福城也没再启动大规模捕捞,至于外地来人.现在那么多超级庇护城、大型庇护城都发展起来了,谁还会跑到我们幸福城周边,靠这点水产讨生活?”

    “而且幸福城不收散人提交的鱼获,就算偶尔有人来捕几条,也只是打个牙祭,还得冒着生命危险”

    其实这些事,江川昨晚也还一知半解,远没有眼下这么清楚。

    但按丁以山的吩咐,去血龙军团申请调阅资料后,他才总算把白水河的水产脉络摸得差不多了。

    “另外,幸福城不主动组织捕捞,也是有深层考量的。”

    江川的语气沉了沉,多了几分严肃,“如今庇护城的食物供给早已稳定,这些渔产即便打捞上来,顶多是给居民餐桌添些花样,根本动摇不了现有的供给体系。既然如此,实在没必要为了这点口腹之欲,走以前的老路。”

    “万一遇到突发状况,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