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
关灯 护眼
飞碟文学 > 重生的我没有梦想 > 192 一拖再拖的视察,一变再变的心思

192 一拖再拖的视察,一变再变的心思

    192 一拖再拖的视察,一变再变的心思 (第2/3页)

面建筑。现在车把式住进来没地方,所以主任就拉了一些拼装板房过来,只需要做好地基就行。这板房可不简单,那上面都还有新东圩港中学的喷漆呢,主任说了,是以前他当校长时候给学生住的。”

    “……”

    “秀才们住得,车把式还能住不得?秀才不比开大车的细皮嫩肉?再说了,便宜,一宿十块钱。”

    “十块钱?”

    “对,所以说便宜嘛。”

    “……”

    其实十块钱都说高了,这个十块钱,是包含了两块钱的停车费,本质上就是住宿费八块钱。

    饭钱比这个贵多了,一大盘辣子鸡丁就要十块钱;红烧肉盖浇饭五块钱,番茄炒蛋盖浇饭三块钱,因为番茄炒蛋算素菜……

    这价格听得贾司长彻底迷惑,他京城来的,不是很懂丰邑县的物价。

    一大盘辣子鸡丁,那是真·一大盘,说是盘儿,其实就是个锅,根本不是一个人的量。

    除了不让嫖,不让赌,唱歌也是可以的,有不算很正规的KTV,也能打游戏,自带游戏厅,但是没有老虎机。

    里里外外都透着邪门但又正规和不正规的奇葩感觉。

    贾司长寻思着自己要是年轻个十岁,高低带学生过来做个课题。

    这也太值得研究了。

    社会课题以及各种样本……

    层出不穷啊。

    本来部里的意思是做个典型,然后把经验推广到华北的个别农业县。

    项目只要有就能做,原本想的是丰邑县底子薄、起步晚,又是老牌“黄泛区”,能保住吃穿用度就行。

    万万没想到你前年还是疙瘩面、面疙瘩,今年就“鼋汁狗肉”“狗肉鼋汁”了?

    想着是不是“张知县”的侄儿投了不少钱,结果到了地头一看,不是那么回事儿。

    钱,人家确实是投了,但主要还是靠动员本地劳动力。

    而且有些产业,做起来那真是“张知县”本人带队干出来的,很多规章制度,是经历过碰撞的,而且很激烈,只不过碰撞得快狠准,于是没有转入到拖拖拉拉的阶段。

    同时本地“婆罗门”不说遭遇了大清洗,那也差不多,遇到的项目推动阻力很小。

    最重要的一点,项目成熟度极高,几乎就是“一揽子”的手法,就是整体设计上活儿糙了一些,可并不会影响结果。

    “这里是干什么?这里?”

    来了兴趣的贾司长看到一处像休息站又不像的地方,旁边就是热水房,的确是二十四小时不间断提供热水。

    空调外机这光景呼呼作响,里面时不时传来电话铃声,然后进进出出的大车司机相当多。

    有的还是夫妻档,丈夫在问事情的时候,妻子就在旁边帮忙拎着水壶,吃饭的地方还有叫号,女人们手里拿着的小票上面,都有机打编号。

    这就很有意思了,须知道哪怕在京城,很多地方都是跑堂的吆喝,要不就是出餐口大声嚷嚷。

    还挺会提高效率。

    “接单站。”

    “接单站?啥意思?”

    “我也不是很熟……”

    农贸批发市场管理办公室的人有些为难,他们只是听说,并不是经常来这里转悠。

    好在追踪调研员的老李和小牛跟着,老李使了个眼色,牛佐一脸郁闷,上前解释道,“这边往外发货的量也不少,刚好大车数量也管够,所以有些熟悉的,就在这里留了个电话,要是想要大车发货,就打电话过来约一个。”

    “嗯,然后呢?”

    “然后这边接到电话,就把要求挂牌出来,比如说有人要发一车活羊,这围栏什么的都有要求,接不了活儿的就不接,能接的就来自己谈。一般都是顺路的车,往沪州去的,那一路上宿城、淮阴、盐渎、崇州或者祥泰,都能接一单。那北上的就不用再去详细打听。”

    “有点儿意思,跟京城和津沽那边有点像啊。”

    “所以现在周围三五百公里做批发的,也都愿意过来,听说张主任要搞个客服中心,但因为没经验,所以就先这么凑合着。不过张主任也说了,这事儿不难,他跟他文曲星侄儿商量一下就能搞定。”

    “……”

    其实怎么看丰邑县也不适合做这种生意,放在彭城市最恰当,不过想也知道相当一部分人根本信不过市里,都是跟着人走的。

    贾司长的随行人员们也是大开眼界,虽然丰邑县依然还是农业县的风貌,可是气质很独特,有一种勃勃生机的感觉,新生事物能接受且愿意接受。

    “接单站”的客服数量相当多,男女比例三比七,说方言为主,普通话很少,即便是有,那也是因为燕赵省的大车司机来打听有没有发货到京城方向的单子。

    为了快速确定单子,编号上都是以时间为数字编码,然后加上始发和终点站,最后是货物清单编码。

    这个货物清单编码,就是城北农贸批发市场的商品类目编码,两边是通用的,也都是同一个单位。

    大家都是合同工,没编制,不过对很多人来说,这就算是吃上半碗“皇粮”了,只不过饭碗不是铁做的。

    “济城!济城!济城零三幺四二八,济城零三幺四二八!”

    “有!有!”

    “填一下协议,装车之后给货主签字,自己留一份。”

    “好!好!”

    一式三份的运货协议,各种约定早就罗列得清清楚楚。

    客服也是忙得口干舌燥,时不时就换班,得亏人手充足。

    今天也是赶上了,没办法,刚巧就是鲁西南“赶大集”比较集中的几天,这时候很多货是“丰邑把式”捎带的。

    短途归短途,胜在稳当,而且往回还有货要装,也都是农副产品,像红薯、大葱之类的,这会儿就是紧俏货。

    大概是看到了贾司长一行人不一般,大家都是稍稍地安静了一下,陌生面孔这么多,熟人还都客客气气地陪着,那必须是大官啊。

    贾司长也是老脸一红,说了声抱歉,赶紧走人。

    打扰别人工作赚钱,那确实是不太好。

    到了外面,又见有个相对来说安静的隔间,这也是个板房,不过边上还带个集装箱,能看到是当仓库用的,集装箱里面带着货架,上面杂七杂八的东西一应俱全。

    主要是饮料、零食等等之类的东西,从不同房间的摆盘就能看出来端倪。

    软糖硬糖都有,软糖能看出来是“小状元QQ糖”;硬糖可能是同一个牌子,但吃不准,不过贾司长也没有去细究,而是在隔间板房里看了看。

    “招‘丰邑把式’到惠河大集……招‘丰邑把式’到南阳镇七月大集……招‘丰邑把式’到杨屯大集……”

    整个一面墙上都是挂着白板,每块白板上面有个大字标,有的是“方与县”,有的是“沛城县”,有的是“单父县”……数量不少。

    其中写有“惠河大集”和“南阳镇七月大集”的,都在方与县下面,然后旁边有打印好的一张纸,用冰箱贴吸在板子上。

    “这个什么什么大集,是什么意思?”

    “就是乡里村里的‘赶大集’,都是比较有名也比较有年头的。有的‘赶大集’还是以前清淤开河时候搞的,比如说这个‘惠河大集’,就是以前为了排涝到微山湖弄出来的,那会儿工分能换些布匹啥的。”

    “噢~原来如此。那这个‘丰邑把式’呢?啥意思?”

    “是示范园区这边的开车师傅,有些进城不方便的老乡,会在之前打一声招呼,说要捎带个什么要用的物件,然后师傅们跟车的小会计,会写下来汇总,然后等下一次赶大集的时候带过去。因为信得过车厢上喷着‘丰邑’两个字的示范园区驾驶员,有老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