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7 一手交钱,一手交货 (第2/3页)
及仓储物流,尤其是“张安工业联盟”正在制定更高规格的安全管理制度,对用人要求在学历和技能上要偏高。
这就使得现在张总教头对名下企业的造血能力还跟不上需求,发育速度太快,哪怕他已经是相当克制,但产业结构就是这样,分工一多,岗位就跟着多,而且会有放大效应。
对沪州市来说,这就是大好事,道理很简单,即便是沪州市的农村人口,普遍受教育水平也要较高一些,那么“张安电子”未来一年新增一线岗位薪酬大概在八千万到一亿。
不管落地在郊区哪里,八千万全部过来,那跟进的税收就不可能少,按照正常的消费类电子产能比重,大概能带来一个亿左右的税收。
当然,前提是全都落地沪州,梦想还是要有的。
就业自是另外一回事了,倘若三四千号人全是沪州本地的,那落地所在的区镇能直接松一口气。
可惜这是不可能的事情,沪州市真正盯上的,还是“张安工业联盟”的高端就业岗位,两边高校群是处于竞争生态位的,涵盖面几乎囊括全工业农业金融业等等全社会生产活动。
不过有竞争也有合作,张大安的名声还没有完全转化为商业成果,跟江宁市高校群的合作,目前软硬件也只是初有成果。
但即便是初有成果,《神屠》今年很有可能冲八个亿的营收,以及“状元星”更加逆天的二十亿到四十亿的规模,也足够吸引沪州市高校群靠过来谈合作。
这光景“张小白科技有限公司”筹备上市,在这个过程中,是不断有沪州市的产学研相关单位加入的,催促“张安健康”扩大规模的金融机构,主力就是沪州市的大玩家。
毕竟“张安健康”实在是太适合在股市上讲故事了,对于大玩家来说,“张安健康”完全可以发展成更加独特的本土“安利”,他们其实也想不通为什么江宁市这里一点儿动静都没有,赚个六千万一个亿好像就特别高兴了。
他们哪里晓得,过往种种心酸,委实不太方便被外人知晓。
动静早就有过的,跟张总教头的斗智斗勇,最后结果真是一片狼藉。
城东区送了几十个人去吃“皇粮”,这才有了现在安定祥和的发展环境,要不“张安工业联盟”以及“张安工业园”根本就不会诞生。
初创公司来这里,绝不仅仅是政策上的扶持,还有一些设备,可以从“张安工业联盟”来租,包括不限于超级计算机。
不说光学研究那些价格逆天的实验设备,仅声学一个比较常规的标准测试实验室,全套设备最少最少也要两千万。
当然过了十几二十年会便宜一点,大概百八十万就能搭建一个,但那也是因为国产设备发展了起来的缘故。
现在嘛,除非跟声呐研究所或者其它相关科研单位合作,否则初创公司基本上没有太好的办法。
不可能租到的,得有介绍信。
所以通常情况下,都是留学日本、德国、美国进行深造,科研人员的黄金期就那么一点儿时间,倘若不把握机会,一辈子就这么过去了。
这还只是专业方向的研究,如果细分到材料应用领域,一个化合物一个化合物测试过去,每年不烧个两三千万很难有产出。
而且烧经费的过程中,理论研究也要跟上,数据模型是要有应用场景的,同时验证理论的过程中,在当下的科研活动中,超级计算机几乎是标配,参数越多电费越多。
因此国内新世纪前后的科研人员,选择余地其实非常狭窄,要么憋大招,要么出去刷金币。
非顶级科学家的归国比例较低,其实说白了还是筹码问题。
现在有人能在小众领域解决一部分设备和经费问题,那么自然就吸引了一部分犹犹豫豫的高端科研人员选择搏一搏。
多条路子多个选择,这些人从沪州来“张安工业园”创业,其实也是给同门师兄弟探探路,能趟出一条路来,那就真走宽了。
所以通常来说为了拍张大安的马屁,一些务虚会议,沪州来的科学家更愿意给张总教头撑撑场面,把“张安工业联盟”的格调刷了上去。
在安排好岭西省过来的各县武装部干事们的行程,又结束了“仙林宝华职业技能培训学校”的本批次学员结业仪式,张总教头拉满的行程还得去江宁市里参加一个工业化发展学术交流会。
都是各方大佬带人过来讨论讨论,张大安是“产学研一体化”在江口省的头面人物,自然也是大佬。
其实放在以前的话,是祥泰市的工程院院士出马,但产业内容比较有限,局限在土木类,所以“三连状元”异军突起之后,江口省这里基本上就是张总教头做招牌。
一个院士在这年头,还烧不了一个亿,跟张总教头这种打算拿二十个亿出来陪江宁高校群玩一玩的,还是没办法比的。
更何况二十个亿不过是开胃小菜,“张小白科技有限公司”上市之后就是奔着千亿市值去的,“韭菜们”怎么攒预期且先不提,反正圈来的经费,预计是要花掉百分之十到二十。
还是很吓人的。
不过因为烧百八十亿比较有魄力,“长三角”这里等着认购的游资们,反而信心比科学家还要足。
科学家哪儿懂怎么用钱生钱啊。
下午行程定好之后,沪州来“张安工业园”开公司的几个科学家,就跟着张总教头进了会场。
他们的作用就是凑数,属于“啦啦队”,为的就是表明张总教头说得一点都对。
会上轮流抛出观点,不过主要议题就是“工业化新阶段的产业革命方向”,各有各的观点,但整体上都是趋同的。
不过毫无疑问,这次过来旁听会议的一部分人,显然不是为了这些趋同的观点特地从京城来一趟江宁。
张总教头之前狗叫什么“工业文明3.0向4.0迈进”,现如今也被相当数量的务虚幕僚们采纳了概念,江口省这边青年团体的文宣渠道,已经开始使用了这个概念来发表社论。
比如今天早上的报纸,就有一篇名叫《我们正处在工业文明3.0的时代》的文章,作者“江东”,其实就是老陈自己执笔,还是相当有力量的。
如今跟老陈混一堆的,江宁大学的几个中生代社科专家,也来到了今天的会议现场。
也不需要他们发言,就是做个人形记录仪,然后在润色一下,搞成文章之后,转交给老陈“斧正”。
张总教头也没废话,他现在是诸多光环加身,“暴论”频出也不影响什么,有什么问题,跟他不断膨胀的资产还有社会影响力去说吧。
“在新技术应用不断谋求扩大市场需求的当下,我认为在未来十到二十年的工业化新阶段中,会有以下几个大类,会对工业化大生产和工业化社会生活产生重大影响。”
“第一,新阶段的信息化广泛传播,将缩小空间交流上的距离,信息化技术的应用产品,会像过去个人电脑从先发国家向发展中国家扩散一样,再次复现,并且速度将会更快,因为互联网的诞生,让扩散不再二次依赖新的硬件载体。同时,在信息化新阶段的应用,会加快智能化的应用,正如人类要解放双手一样,在新阶段中,快速迭代更新的技术应用,自然需要二次解放人类的双手。所以,产生重大影响的第一大类产业,就是信息智能化产业。”
“第二,新能源技术,包括了核能、风能、太阳能、氢能等等,但主要形式,依然还是发电,也就是电能。在这个过程中,由于先发国家的政治经济诉求,必然会建立一系列的国际规范,其目的本质就是锁死发展中国家的工业化可能性。但是,我们是例外,过去不仅不在以美国为首的先发国家经济体系中,也不在以苏联为首的经济体系之中。在经济依存度较低的情况下,是无法快速在我们内部产生重大影响力的,这需要时间的沉淀。”
“但是,正因为如此,技术上的碰撞,是必将到来的,并且一定是以产业集群碰撞为标志。不管是太阳能还是风能,不管是核能还是氢能,都是如此。我们只要在其中一项展现出斗争的决心,那么另外几项,就能相对轻松地谈合作,以斗争求和平的规律,在经济利益的争夺对抗中,是适用的。”
“我判断,在欧元和美元的大战告一段落之后,掌握一部分新能源技术优势的欧洲,必然会通过已经建立的国际规则,同我们进行一场较量。以现阶段的产业分布来看,太阳能的可能性极大。”
“但不管如何,新能源技术的话语权,是必须要去争夺的,只有争夺话语权,才能更好地扩大新技术在本土的应用,也就能进一步吸收更多数量的工业化人口。”
“这基本上算是决定了未来工业化新阶段,谁将掌握全球最大的影响力。”
张总教头提到的这两点,其实三大工业区都是有共识的,区别在于资源往哪里多倾斜一点。
科学院的主张是前者,工程院则是希望后者,跟立场的关系不大,主要是技术突破上的押注,看哪个会产生深远影响。
正常来说科学院更愿意推动基础科学研究上的发展,但这几年经费充裕之后,思维转变肯定是有的,院士们也需要跳出既有的学科发展来考虑问题,研究面向产业、社会的情况越来越多,而信息化和智能化,或者说信息智能化的未来愿景,早在十年前就有顶级学者作出了预判。
这个预判跟作出汽车产业从传统汽车向新能源汽车换赛道的科学家是同一个人,影响自然是是深远的。
现在张大安再这么扯一扯,那么别的地方先不谈,江口省肯定是要两条腿走路的。
国家的产业规划都是大兵团作战,甚至有点儿长期“养蛊”的意思,江口省在张大安提到的两个领域,都是“战败方”,被按在地上摩擦的那种。
主要是省里“城头变幻大王旗”的频率太高,跟京城几乎是同步的,所以省内产业专家和企业家,更愿意投资沪州拉起来的项目。
如今张总教头老话重讲,那就是要另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