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03章 无力感和投射 (第2/3页)
点了点头:“假设?你……说说看。”
……
终于拉回来了。
南祝仁心里松了一口气。
“好。”但南祝仁面上不变神色,身体微微前倾,目光专注地看着李组长,“我们假设——仅仅是一个假设——后勤部门的运作效率,就像这灾区糟糕的路况和天气一样,是一个客观存在的、庞大且运转不灵的‘系统问题’。”
南祝仁点出关键:“它慢,但它不是针对任何人,它就是对所有人都慢,因为它本身就承载了超出设计的能力。”
“它确实存在问题,但问题在于那些‘设计者’。”
这和以前李组长与指导员交谈的区别在于,南祝仁没有消磨问题,而是把问题转移。
这种情况下,把负责调度物资的后勤部门拉到了一个相对中性的位置上。
李组长依旧有一个对抗的目标,一个愤怒的明确指向——但不再是后勤部门。
果然。
这么一说,李组长好接受了许多。他的眉头又皱了起来,但这次他没有立刻反驳,而是耐着性子听下去。
南祝仁继续引导,用另一种方法继续今天原本的干预计划。
“那么,在这个假设下。”南祝仁继续把语速放缓,一字一句地问道,“我想着,我们能否关注于你对这件事情的感受。”
“需要负责的部门发生了变化,你的感觉有随之改变吗?”
如果是一般的谈话,现在肯定会要求李组长直接去接受这个“错误可能在其他方”的假设了。
但南祝仁不,这一步的干预目标重在感受,在于审视。
借着对敌对目标的审视,展开对自我的审视。
这种问法把咨询的节奏重新拖回到了【苏格拉底提问法】的框架之中,属于“逻辑探究提问”。
区别在于,这次的逻辑埋得更深。
……
肉眼可见的,李组长愣住了。
【下巴紧绷,咀嚼肌凸起。】
【轻微的鼻翼扩张。】
【有攻击性。】
【但……嘴唇紧绷,视线回避。】
【这是克制,以及……茫然?】
“我……”
李组长视线游离了一会,道:“不管谁的错,都是造成了问题的,那问题一定是要解决的,有人是要承担这个责任的。”
“物资调配不能是这个效率,太慢了。我还是要找办法向上反映的,不然问题得不到解决。”
南祝仁点头,肯定李组长的表述:“对,问题一定是要解决的。”
“只是现在的情况有些不一样了。”南祝仁补充道,“你之前可以利用所有的机会去打电话反映,去表达自己的不满。但是现在好像做不到这些了,因为这是‘策划’、‘计划’的问题,是一个更大框架的东西。”
“哪怕它出错了,在这一次救灾过程中被指出来了,它也没法立刻去改正。”
南祝仁说了一长串的话,眼看李组长有愈发沉默的架势,南祝仁加了一个用来交互的结尾:“我应该没有理解错吧?”
李组长下意识地予以专业回答,加深了对南祝仁话题的参与:“……对,确实没法短时间改正。”
南祝仁道:“好,我们顺着这个思路继续下去——在这种情况下,你在接下来的工作过程中,是会试着用自己的努力尽可能弥补这个问题造成的损失,比如加快物资的调,还是说——”
南祝仁的话直接被打断。
李组长抢着道:“我自己的工作肯定会进行调整,就算是现在我也已经在做这方面的努力了。”
李组长深吸一口气:“但是我肯定也还会找办法向上反映,去改变现在的情况……哪怕我还没想到办法。毕竟这样下去不行,现在的情况肯定不行!”
……
南祝仁没有丝毫因为自己被打断而感到不满,甚至没有任何的负面思绪产生。
甚至有些欣喜。
李组长的这个反应,恰恰是南祝仁需要的。
南祝仁继续托举了李组长一把:“很好,我现在知道了你的想法。那你能说说你现在的感受吗?和之前一样吗?”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