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9章 第一步 (第2/3页)
逐步接近,随后将他带离危险地带。
第三,通过和李明路的干预对话,激活李明路的求生意识,让他远离危险地带。
看上去这似乎是一次自杀危机干预能够做到的三种程度。但事实上,只要选择了其中之一,之后的实操方向也会有很大的不同。
同时,这三种选择对于环境的要求、干预者的要求、被干预者的类型要求,也不尽相同。
南祝仁首先排除了第三种选择——激活李明路的求生意识。
这个选择看似是唯一一个“happy ending”,但却也是最激进、最没有保证的选择,稍有差池,后果不堪设想。
作为一名【抑郁症】患者,李明路是很难被激发出求生欲望的。
毕竟抑郁症的自杀,往往都是经过计划、深思熟虑的自杀,而非一时冲动。
除非说是因为“中年失业”、“被诈骗破产”、“妻离子散”这种遭遇【破坏性生活事件】导致的自杀危机,再搭配一个高深且胆大的干预专家,说点“人生还很长”、“想一想你的家人”之类的主题,那勉强还能够试一试。
——只是勉强,一般人还是不会愿意这么去赌自己的职业生涯的。
所以建议普通人骤然遇到同伴、亲友有激情自杀的趋势,自己同时又非常碰巧地有机会能够搭两句话的时候,千万不要想着激发对方求生欲,把对方劝住。
毕竟谁也不知道对方到底是因为什么冲动自杀,说不准你说出的对别人来说是安慰规劝的话,对自杀者却是沉重且飙血的一击。
正确做法是直接选择第一个选项,第一时间召集其他专业人士如110、119、老师之类的过来帮忙。然后在留有余力的情况下,再和对方谨慎地聊聊天,拖延时间,就够了。
同时,多数情况下,第三种选择这种靠着激发自杀者求生欲望的选择,是现场只有干预者一人、没有任何人帮助的情况下,不得不做出的选择。
眼下的情况远远没有这么糟。
……
南祝仁心中思索几下,选择以第一为主、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