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36章 革除弊病!太子标的决心! (第2/3页)
持边疆的守法商贾,又能鼓励更多商贾主动参与边粮运输,保证边疆军需不会因制度调整而断档。”
“其次,晒盐法的优势在这里能充分体现——以往煮盐要消耗大量柴火,还要投入更多人力,制盐成本居高不下;如今改用晒盐,只需借助日光和风,成本直接降低四成。成本降了,咱们在招标时就能给商贾留出更合理的利润空间,即便设定了售价上限,商贾仍能赚到钱,自然会吸引更多人参与竞标。而且晒盐产量比煮盐高得多,单芦台盐场的年产量就能抵得上以往三个盐场,招标规模扩大,朝廷能收取的保证金和盐税分成也会相应增加,总收入绝不会低于‘纳粮开中’时期的盐税。”
“最后,咱们还要奏请皇爷爷,下旨彻查全国盐引发放情况——凡是近五年内,勋贵、官员通过非正常渠道获取的盐引,尤其是那些只拿盐引不运粮、转卖盐引谋利的,一律收回;已被侵占的盐引额度,重新纳入招标体系,按公开竞标方式分配给守法商贾。这样既能清退特权阶层,又能让盐引发放回归正轨,从根源上确保盐政清明。”
他顿了顿,又补充道:“更重要的是,通过招标大会,朝廷能把食盐流通的主动权握在手里——不再是靠盐引间接管控,而是直接与中标商贾签订协议,明确销售区域、价格上限、供应数量和监管责任。商贾要定期向盐运司报备销售数据,盐运司也会派专人巡查市场,一旦发现哄抬盐价、囤积居奇的情况,立刻取消其经销权,没收保证金。这样一来,食盐价格能稳定在百姓承受范围内,大家都能买到平价盐,不用再吃高价盐或私盐。”
“而且这种模式更可持续——‘纳粮开中’依赖商贾自愿运粮,一旦盐利减少,商贾就会退缩;而招标制下,朝廷通过稳定的利润空间吸引商贾,通过监管保障民生,通过直接拨款支持边疆,既不用依赖特权阶层,也不用担心中间环节出问题。长期来看,不仅能充实国库,还能稳定民心,让盐业成为支撑朝廷、惠及百姓的长久产业,这比‘纳粮开中’那种漏洞百出、易被操控的旧制,要强得多。”
朱标沉默地听着,目光扫过在场的盐运司官员——他们此刻都点头表示赞同,显然也认可朱高炽的提议。
他再想到官员们刚才所说的“纳粮开中”弊病,心中的顾虑渐渐消散,取而代之的是对旧制的反思和对新办法的期待。
良久,朱标终于开口,语气坚定:“好!高炽,你放手去办!这经销商招标大会,孤准了!若是有人敢阻挠,无论是谁,孤与父皇都为你撑腰!”
他转头对盐运司的官员们说:“诸位,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