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27章 身处炼狱!绝望的灶户盐丁! (第1/3页)
比如眼前这个“老周”,常年的煮盐劳作,早已掏空了他的身体,他的手因为长期接触滚烫的盐水和柴火,布满了无法愈合的伤口,腰背也因常年弯腰添柴而严重变形,根本无法再从事煮盐的重活。
可官府索要盐税时,绝不会管他是否还能劳作、是否还有能力煮盐,只会按户籍名册催收,若交不上盐税,等待他和家人的,便是抄家、流放,甚至满门抄斩。
在芦台盐场,灶户的命运只有两种:要么在无尽的劳作与贫困中死去,子孙后代也因疾病、饥饿或逃亡而断绝,彻底从灶籍中消失;要么就是冒着生命危险逃离盐场,成为没有户籍的流民——他们躲进深山、逃往他乡,从此过着颠沛流离、提心吊胆的生活,却也比在盐场过着非人的日子要好。
因为一旦被编入灶籍,就意味着子子孙孙都成了制盐的“奴隶”,失去了人身自由,一辈子都要在盐场的土灶旁,忍受着柴火的炙烤、盐水的侵蚀和官府的压榨,过着惨无人道的炼狱生活,看不到任何一丝希望的曙光。
这种世代相传的苦难,比任何刑罚都更让人绝望,也成了大明户籍制度下最黑暗的一道印记。
朱高炽没说话,只是往前走了几步,又看到一个妇人正往灶里添柴。
她的头发枯黄如草,胡乱地挽在脑后,脸上没有一丝血色,嘴唇干裂得像是要渗出血来。
而且,她怀里抱着一个襁褓,里面的婴儿睡得很沉,却时不时皱起眉头,像是被空气中的咸味呛到。
妇人添完柴,伸手轻轻拍了拍襁褓,眼神里没有母亲的温柔,只有一片死寂的绝望——她知道,这个孩子生在灶户家,将来也只能像她一样,一辈子守着这口铁锅,在盐水和柴火里熬到油尽灯枯。
不远处,几个年老的盐丁正坐在土灶旁歇息,他们的腿已经严重变形,有的膝盖肿得像馒头,有的脚踝扭曲着,根本无法伸直。
他们手里拿着粗陶碗,碗里装着浑浊的水,喝一口,就皱着眉头咳嗽半天。
“老陈的腿,是去年煮盐时被开水烫的,没条件治,就烂成这样了,”王怀安低声道,“还有老吴,常年弯腰添柴,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