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4章:假意和谈,实则伏击? (第1/3页)
“这交州之地,城池如渔业村落、屯田村庄,只有城池所在较为繁华,不过这番禺实际上也是沙土铺就。”
来往的行人大多是背着背篓,走卒亦是挽裤腿、趟泥土,艰苦而行。
交州没有小货车、太平车,小巧的手推车更是不普遍,大多靠背篓。
只有有钱的商旅,才会用车马。
行走过处大多是田地、荒地,隐约还能在路边看见残垣破庙,以及废弃古城。
走得一段路之后,鲁肃和虞翻已算是知晓了番禺的全貌,连城门前不少设施,都是被水冲刷发黑的巨石堆砌,城墙建造亦不算坚固。
“番禺之前,山川险阻,都可设防,我们进来之后若是交州闭境,能不能把我们留在此处?”
“虞长史临行之前可有卜上一卦?”
鲁肃笑着问道。
“还真算过,”虞翻神秘一笑,凑近了道:“是个有惊无险的卦象,想来波折肯定是有的,但却也不会有性命之忧。”
“如此卦象有何依据呢?”
“交州士燮一向聪明,只为乱世明哲保身,他的几个弟弟都曾经在中原为官,但是因为董贼乱朝,所以只能逃往边城,又回到交州,对于他们来说,这交州就是保命的港湾所在。”
“所以,士燮为什么要反大汉呢?他应该是不想反的,有野心的另有其人才对。”
“而且,大汉即便内乱多年,各家诸侯也非是交州所能应对的,即便是有野心也做不成什么大事。”
虞翻往回看了一眼,笑道:“这百里的山川险境,拦住了外来的兵马,其实也拦住了他们出去的脚步,唯有行船向海外,方可图得后路。”
扬州南下,其实只和南海郡接壤,只有一条进入交州的山路。
而交州较为富庶的苍梧,则是需要从荆州进入。
虞翻这番话,心中所想已经是不言而喻了,他所说的有惊无险,玄妙之处就在于此。
惊,就惊在这帮有野心的人身上,而无险则亦是说明,士燮对他们并无什么敌意,甚至一定会护着他们回到扬州。
想到此,鲁肃轻笑了几声,和虞翻道:“仲翔啊,你整日打着易学大儒的旗号,算事卜卦,其实还是学识太过渊博,能辨析形势。”
“这不是,招摇撞骗么?”
“那不能这么说,”虞翻摆了摆手,神情谦和,“早年征战,有过经历,中年研习易学,亦是感悟颇深,现在是可以用自己推测的形势,来印证易学的一些说法,那有卦辞在,岂不是更好印证么。”
“这易学啊,流传下来这么多年,除却很多精深的道理之外,其实也涵盖了千百年来人们洞察的天地规律。”
“说得不错,你这也算是知行合一了,”鲁肃拍了拍他的肩膀。
下午,士燮带人亲自到来迎接,和鲁肃、虞翻见了面,又拜会了赵云。
见到赵云如此英俊挺拔,却又还很年轻时,惊讶了很久。
“中郎将竟然才三十出头?”
“不算年轻了,三十有五。”
赵云如此回答,可是却没什么说服力,他早年本就是唇红齿白的俊后生,这些年在许泽身边,被动享受了养尊处优,虽然操训也刻苦,但没有贫瘠模样,养出了子弟儒将的气质。
下巴一撮胡须,更显得刚毅,让士燮忍不住多看了几眼,心想着这人其实倒挺像那些传说中描述的许子泓。
“如此年轻,已是大汉中郎将,将军神威啊,功绩定然令人敬佩。”
“小小功绩,不足挂齿,”赵云很爽朗坦荡,“赵某功绩不及我家君侯半分。”
“今次来此,携天子诏书一份,表彰士刺史多年治郡之功绩,安境保民,护卫一方,可遣使者至长安接受封赏。”
“另外,打开向北道路,从扬州换防兵马,让扬州的繁华之市,可以进入交州。”
“本将来时,已看过农庄田土,刺史用的是集聚屯田之法,在城池四周下田耕种,囤积粮草以分发于民,但农具很落后,远不如扬州犁灵活,且城池为砂土,建台靠埽工,是时候改建繁阔,使民富足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