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
关灯 护眼
飞碟文学 > 哈哈哈,大明 > 第 121章 诸位都是义士

第 121章 诸位都是义士

    第 121章 诸位都是义士 (第2/3页)

是让双方形成不可化解的矛盾,就是让他们对立,就是让这群有了身份的牧奴把大明当靠山。

    大明的山若是倒了,他们还会是奴隶。

    对立和制约在缓缓形成,吉日格拉等人成立的部族不会无限扩大。

    那些原本属于鄂尔多斯这个大部下的诸多小部也得到了有效的保护。

    等开春后来种地的大明百姓到来。

    这块土地的局势就会慢慢的稳定下来。

    这些手段那些等待的商贾也看的明白,他们其实看得更透彻。

    这个手段很常见,但却非常的好用。

    在利益的驱使下,这些人哪怕看透了也无法拒绝。

    他们现在也无法拒绝余令。

    虽然一直被晾着,但他们却还一直在等着,尤其是范家,他们可是草原首屈一指的大商家。

    范家知道余令晾着他们是待价而沽。

    可看透了又如何,他们还是不舍得走!

    这么多皮货,这么多金银珠宝,这还仅仅是眼前的,往后会更多。

    谁能站稳脚跟,那就等于抱上了一个金饭碗。

    望着一名骄傲的骑士骑着马冲来,众人心头一喜,赶紧站起身,他们知道到时候了,余大人要见他们了。

    “诸位掌柜,我家大人有请!”

    说完这句话,骑士打马离开。

    哪怕所有人都觉得这骑士过于傲慢,可此刻却没有一个人敢去说些什么。

    “报名入营!”

    “山西介休山右人范永斗恭喜余总兵大胜,恭喜大将军扬我大明之威风,收我大明故土,为大人喝!”

    “大点声!”

    “山西介休山右人范永斗恭喜余总兵大胜......”

    一卡一报名,在众人的注视下,商贾排队进入。

    昨日余令请教了钱谦益。

    因为余令不明白为什么好多晋商都是山西介休人,余令没去过那个地方,不是很懂。

    钱谦益最喜欢余令来请教他。

    在他的讲解中余令心中也逐渐有了个轮廓。

    介休距长城不远,“开中法”后介休不少农户人家也加入了北上运粮和贩盐的商队。

    有些人家就在九边重镇张家口站住了脚。

    隆庆四年王崇古任宣大总督,那时候的边塞也刚实现互市王崇古广招四方商贩和蒙古人做生意。

    介休离的近,依靠着政策,很多人有了第一桶金,范家就是其一。

    随着利润的攀升,边军的腐朽,一个明暗相配的大网形成了!

    张有为站在榆林身边,案前的余令正在认真的观看张有为统计出来各家想采买的货物以及他们的个人情况。

    这一次来的都是小商,唯一让余令多看一眼也就是这个范永斗。

    “少东家,这才是大商,他们手底下有很多商队,不光和蒙古人做生意,也去东北那边搞一些皮毛、人参等贸易!”

    “继续说,我听着呢!”

    “范家发家是上一代的范明,离家十几年,回到张原村之后就用赚的钱买下数十亩地的枣园!”

    “他家几个孩子!”

    “范明有三个儿子,分别是永魁、永星、永斗!

    老大永魁厉害,他和他父亲在独石口,听人说十年就赚了数千金,如今老三开始出商,道上人称斗爷!”

    “做什么生意你知道么?”

    “少东家,生意明面上都是些丝绸、布匹、瓷器、首饰、茶叶什么的,私下里自然有铁器、食盐、粮食!”

    余令闻言不由得皱起了眉头,不解道:

    “这么一说,倒也不觉得他们有多厉害,为什么你会说这些人实力雄厚,在这草原基本没有他们办不到的事情呢?”

    张有为往前挪了一步,轻声道:

    “少东家,单看一家真的不算什么。

    可如果王登库、靳良玉、王大宇、梁嘉宾等这些大商也都出自介休呢?”

    “如果那些边军将领也都参与其中呢?”

    余令点了点头:“我懂了,他们都来自一个地方,背后还有无数的官员在给他们打配合!”

    “对, 因为常年走关外和部族做生意,这些人的心很齐,同心协力,钱财俱不较论,时候结算按照功劳份额来算钱。”

    张有为继续道:

    “出塞之前定好规矩,事后利润分成,按照出力多少来分。

    有的家分三俸、有的家八厘、少的一厘不等!”

    余令懂了,这群人和自己一样!

    自己身后有长安百姓力挺,自己也信任他们多过其他人,晋商他们这么操作也是情理之中!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