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八十七章 高丽暗桩,登州迷雾 (第1/3页)
登州港的清晨,总比其他地方醒得更早一些。
海风裹挟着湿冷的咸腥气,吹过已然喧闹起来的码头。
最大的动静,自然来自牧云商会新盘下的那片船坞区域。
原先属于郑家的印记已被彻底抹去,取而代之的是更高大,更坚固的船台,以及堆积如山的优质木材和忙碌穿梭的工匠身影。
鲁大山嗓门洪亮,指挥若定,正带着徒弟和招募来的工匠们,围着那已初具雏形的巨大船壳忙碌。
锤凿声,拉锯声,号子声交织成一片充满力量的乐章。
阿依娜一身利落的青衣,外罩防风斗篷,穿行其间。她目光锐利,不放过任何细节,从龙骨的拼接,到船板的铆合,一一检视。
行至一处正在安装水密隔舱的工位时,她脚步微顿。
负责此处的是一个面生的匠人,约莫四十上下,面容普通,手法却异常熟稔,对水密隔舱的结构似乎理解颇深,甚至在一些细微处理上,展现出不同于中原常见流派的老道。
“你叫什么?何时入的工?”阿依娜语气平和地问道。
那匠人停下手中活计,恭敬地躬身回答:“回姑娘的话,小的叫金九,原是辽东那边逃难过来的匠户,前些日子才通过王管事的考核招进来的。”
这人口音带着些幽州以北的腔调,倒也符合辽东流民的身份。
阿依娜点了点头,未再多言,只是深深看了他一眼,而后继续向前巡视。
可待走远了几步,她想起先生此前传讯中的交代,便却又对身旁一名心腹管事低声吩咐:“查查这个金九的底细,要快,要细。”
她顿了顿,眼中闪过一丝算计,又吩咐道:“另外,让刘师傅准备一份特别的图纸,把三号水密舱的几处关键接口尺寸和角度做些不易察觉的改动,要看起来合理,但造到后期必出隐患。”
管事心领神会,立刻去办。
午后,一封由夜枭手下从长安加急送来的密报,便摆在了阿依娜的案头。
信中提及,近日登州港内高句丽背景的商队活动频繁,人员构成复杂,提醒她严防技术外泄与渗透。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