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一十七章 御书房内的海河之争! (第2/3页)
。
李世民只好耐心听完,才将指节轻轻敲了敲御案,语气平和却带着不容置疑的威严道:“郑卿忧国忧民,朕心甚慰。”
“这漕工生计,也的确是大事,不得不重视!”
听到这话,郑元首不由得松了一口气。
“不过!”可随后,李二却话锋一转道,“朕近日也接到一些密报,提及运河之上,近来颇不太平,似有匪类袭扰商船之事发生,甚至动用了军中标配的弓弩。”
李二那深沉的目光落在郑元寿身上,看似随意地问道:“郑爱卿素来关心漕运,对此等无法无天之事,不知可有耳闻?”
“依爱卿之见,该如何处置,方能既安漕工之心,又正漕运之风?”
李世民这话,绵里藏针。
郑元寿背后瞬间沁出冷汗,他隐约感觉到,皇帝手中可能掌握了某些关于运河袭击案的线索。
他连忙躬身,声音略显干涩解释道:“老臣……老臣亦有风闻,定当督促有司,严查此类恶行,以正视听!”
李世民不置可否,轻轻点了点头,又将目光转向一直沉默的长孙无忌:“辅机,你怎么看?”
长孙无忌出列,姿态沉稳,言语客观道:“陛下,老臣以为,漕运与海运之争,其实问题的关键,在于何者于国更有利!”
“但众所周知,漕运积弊已久,甚至沿河曹工拉帮结派自称槽帮,早已成尾大不掉之势,所以也的确需要加以整顿!”
“可这海运新通,虽有风险,然其利亦显而易见,可补漕运之不足,尤其臣观太子殿下所呈数据,也颇为详实可靠。”
“若朝廷因惧怕风险而固步自封,非治国之道。”
“所以臣建议,或可按照此前朝廷鼓励海贸之举错,划定特定区域,如登州,扬州,设立试点,并给予特殊政策加以鼓励,然后以观后效。”
“如此,既不失稳妥,亦能给海运新政一个验证的机会。”
长孙无忌这番话,起实也代表了朝中一部分务实派官员的意见。
李世民听完,沉吟良久。
再综合了太子提供的数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