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
关灯 护眼
飞碟文学 > 大唐:开局带太子勾栏听曲 > 第六百零四章 学术辩论变成了政治指控

第六百零四章 学术辩论变成了政治指控

    第六百零四章 学术辩论变成了政治指控 (第1/3页)

    赵牧提出的这个问题极为刁钻!

    竟直接将抽象的“国策”拉回到了具体的“民生”层面。

    反对海运,似乎就成了反对让百姓吃饱饭,反对平抑物价。

    一位老儒忍不住驳斥:“荒谬!海运飘摇不定,岂能作为倚仗?”

    “若遇风浪,颗粒无收,岂不酿成大祸?”

    “漕运便无风险?”赵牧立刻反问道:“黄河改道,运河决堤,史上罕见吗?”

    “为何漕运风险可承受,海运风险便不可控?”

    “无非是,一方驾轻就熟,一方尚在摸索。”

    “然因噎废食,又岂是智者所为?”

    赵牧目光清澈,逻辑清晰,用最简单直白的道理,将对方驳斥的立足点一一瓦解。

    他不引经据典,只谈实际利弊,反而让那些习惯了空谈大义的文人一时语塞。

    “海运并非要取代漕运......”赵牧最后总结道,“乃是多一条路,多一种选择。如同人行于世,岂能只靠一条腿走路?”

    ”漕运为国之根基,当革除积弊,精益求精。”

    “海运为开拓之翼,当鼓励探索,稳健前行。”

    “二者并行不悖,互补短长,方能使我大唐货殖通衢,血脉畅通,国富民强。”

    “此乃赵某一点浅见,让诸位见笑了。”

    他这番话,既肯定了漕运的地位,又点明了海运的价值,格局宏大,立意高远,完全超脱了一个商人的视角。

    园内再次安静下来。

    许多士子陷入沉思,连之前挑衅的人也不由自主地收敛了轻视之色。

    崔刺史脸色变幻,他发现自己精心准备的议题,竟被这个“商人”用如此朴实又犀利的言辞,搅得七零八落。

    就在这时,一个一直沉默地坐在崔刺史下首,面容清癯目光深邃的老者眯了眯眼。

    但他并未看赵牧,而是望向崔刺史,声音不高,却带着一股不容置疑的权威道:“崔使君,此子之言,看似有理,实则包藏祸心。”

    “海运若兴,必使朝廷倚重商贾,长此以往,商人恃财而骄,干预国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