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五十七章舆论战场辟蹊径,民报显锋芒 (第3/3页)
以及将作监公布的标准化后“单甲实际耗材工本较铁甲大幅下降”的数据对比。
没有声嘶力竭的驳斥,没有居高临下的说教,只有平静而有力的呈现。
报纸一经发售,立刻引发了抢购热潮。
百姓们或许看不懂深奥的朝堂争斗,但他们看得懂实实在在的战绩,听得懂工匠朴实的话语,信得过太医官的专业判断。
茶楼酒肆里,议论的风向开始变了!
“原来是这样!”
“可不嘛,薛将军都说了好用,那还有假?”
“我就说嘛,朝廷造甲还能害自己人?你看那些工匠,说得在理!”
“呸!那些嚼舌根的,真是黑了心肝!差点就被他们骗了!”
“还是这报纸实在,有啥说啥,有凭有据!”
谣言在事实面前,如同阳光下的冰雪,迅速消融。
那些原本忧心忡忡的军属们也放下了心,甚至开始期盼自家子弟能早日穿上这既保暖又保命的的新甲。
朝堂上,那几位之前上奏的御史,顿时尴尬无比,再不敢提“彻查”之事。
两仪殿内,李世民看着王德呈上的《大唐民报》,仔细翻阅了一遍,脸上露出了极为欣慰的笑容。
他没想到,太子此次竟能如此迅速地找到应对之法,而且手段如此高明老练,充分利用了《大唐民报》这个新兴的舆论阵地,打了一场漂亮的翻身仗。
“好!很好!”
李世民连连点头,对侍立一旁的王德感慨,“承乾此次,未依仗他人,自行破局,且手法精准,颇懂民心向背之道矣!”
“这《大唐民报》,倒是越来越有分量了。”
他心中快慰,太子的成长速度超出了他的预期。
同时,他也再次深刻认识到,那个远在龙首原的赵牧,所点拨的每一样东西,无论是棉甲,飞钱,还是这报纸,其背后所蕴含的力量和智慧,是何等的深远。
然而,经此一役,《大唐民报》展现出的巨大舆论操控力,也像一根刺,深深扎进了崔敦礼等世家官员的心中,让他们忌惮不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