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五十二章 棉甲量产,军工革新隐后患 (第2/3页)
即话锋一转。
“然,秦老哥今日前来,恐怕不止是为了报喜吧?”
“可是为了量产之事?”
李世民一怔,随即笑道。
“真是什么都瞒不过小友。”
“正是如此!”
“陛下有意大力推广此甲,然此甲制作工艺特殊,将作监此前只是小规模试制,若要大批制造,如何保证又快又好?”
“老夫受托前来,想再听听小友的高见。”
赵牧放下书卷,略作沉吟道:“大规模量产,与小规模试制,截然不同。”
“其关键,在于三字,那便是标,质,本。”
“哦?愿闻其详。”李世民立刻集中精神。
赵牧解释道:“首先,咱们要做到的第一点,就是标准化。”
“须制定统一严格的制作标准。”
“甲片尺寸,厚度,淬火程度和棉层填充密度,均匀度,还有内外衬布耐磨强度。”
“甚至乃至缀甲绳结的编法,强度,皆需明文规定,划一管理。”
“所有工匠,皆按统一标准制作,如此,产出之甲规格一致,战时损坏部件亦可互换修补,效率大增。”
李世民眼中精光一闪。
“标准化……统一制式!”
“如此一来,便不再是各自为政,而是如臂使指!”
“这还没完,接着便要做到极其严格的质量监督。”
赵牧却不理会这老家伙的惊讶,仿佛是故意似的继续道:“需建立独立于制作工匠的质检流程,可设置专人,依据制定好的标准,对每一批材料甚至每一道半成品,每一件成品甲胄,均进行抽检甚至全检。”
“不合格一律返工或废弃,并对责任人有所惩戒。”
“绝不容许劣质棉甲流入军中,否则非但不能护体,反而徒增伤亡。”
“质量监督……专人查验……好!”
“此乃重中之重!”李世民连连点头,深知军械质量关乎士卒性命,丝毫马虎不得。
赵牧最后道:“最后,得做到严格的成本控制。”
“欲大规模装备,成本须尽可能降低。”
“可在棉花产地就近设立初加工工坊,就地取材,减少运输损耗。”
“优化制作流程,减少不必要的步骤。”
“同时,开辟更多棉花来源,或鼓励民间种植,或探寻其他类似功能的填充材料,以备不时之需。”
为了让李世民更直观地理解,赵牧甚至取过纸笔,简单绘制了流水线作业的示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