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零八章改头换面的谣言,起于青萍末 (第2/3页)
亡,听于神。一味追求祥瑞奇巧,恐非国家之福啊……”
他引经据典,看似中立,却将那顶劳民伤财好大喜功的帽子,扣得严严实实。
茶馆里顿时议论纷纷。
许多茶客原本只是听个热闹,此刻脸上也不禁浮现出忧虑和怀疑。
谣言如同滴入清水中的墨汁,迅速扩散渲染开来。
而且还在悄无声息地改变着人们认知.....
让原本因为棉衣棉被挽回的声誉,又改头换面去除了妖花之说,改为空耗地利与民争利的面貌,悄悄散布在长安城中......
与民争利
耗费国帑
动摇国本
……
这些精心编织的、看似站在道德制高点的词汇,通过市井最有效的传播渠道,精准地投毒般散播开来。
然而这次......谣言散开后连东宫都没来得及出手制止呢.....
几乎同一时间,务本坊内却是炸了锅似的!
尤其是那些饱受东宫厚爱的寒门学子.....
张远家那低矮的土屋里,油灯的光芒比往常更加跳跃不定,映照着几张年轻却因愤怒而紧绷的脸。
窗外秋风呜咽,卷起几片枯叶,拍打在窗棂上,发出沙沙的轻响。
“放他娘的狗臭屁!”
王二猛地一拳砸在炕沿上,那本就摇晃的土炕发出不堪重负的呻吟,炕桌上那本被翻得卷了边的《贞观实务通鉴》都跳了一下,“沙地种粮?那才叫颗粒无收!"
"种棉花那明明就是变废为宝,可你们听到这帮杀才说什么?”
“简直就是舌头底下压死人,白的也能说成黑的!”
另一个名叫李文的学子,性子稍弱些,愁眉苦脸地搓着手:“王兄,现在光生气有什么用?”
“世家向来把持舆论,声音也够大。”
“不像咱们,说破天也没几个人听得见。”
这时另一人也站出来道:“可不就是这样?”
“诸位是没看见,今日我从县衙回来的路上,看见咱们坊口几个老学究都在那里摇头晃脑,说什么‘重利轻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