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五十六章不急,先让世家酸上一阵再说 (第1/3页)
“不错!”又有一官员站了出来,提议道:“而且,太子殿下可奏请圣上颁发圣旨,将此次府试及衙门见习考评,其策论与实务评判,皆以此书所定标准为唯一准绳!"
"准!"李承乾斩钉截铁。
“另外,为了不使得各县学子为了进府城赶考时间紧迫,而在赶考路上发生意外,孤已经跟父皇请得圣旨。”
“将此次府试的时间,推迟至三个月后!”
“不日便将明发天下,咸使闻之!”
“所以时间上很充裕,但是孤要尔等一个月内.,让此书出现在大唐每一个应考的县学学子和阅卷官案头!"
"臣,领旨!"马周肃然起身,眼中充满干劲。
东宫这台庞大的机器,因为有了清晰的目标和充足的燃料,开始以前所未有的高效运转起来。
詹事府的文吏们负责最后的文字润色和格式统一。
吏部,刑部,户部的郎官们被抽调过来,逐条核对书中涉及的律法条文和实务细节。
然后便将成稿送到了天上人间赵牧的手上。
短短三日,第一批散发着浓郁墨香的《贞观府试实务通鉴》,便如同雪片般出现在东宫。
七日后,更是在大唐各道,州,府的地界上出现。
这也是赵牧在布局改革科举之前,便已经在各地布置好的印刷厂,只要定稿一到,三日内便能大批量印刷。
可以说,这么多年积攒下来的钱财,大部分都用在这方面了呢。
与此同时,府试推迟至三个月后的圣旨,也以明发邸报的形式,迅速传递四方。
同时刊载在邸报上的,是一则东宫的太子喻令!
"...为彰朝廷选才之公,杜绝徇私舞弊之弊,特颁《贞观府试实务通鉴》为此次府试唯一评判标准。"
"各级考官,阅卷判分,务必严格遵循书中条例,最优解者优,次优者良,及格者录,错误者黜!"
"判卷结果需与书中标准逐条对照,若有偏差,考官需具文详述理由,存档备查!..."
一道出自太极宫的圣旨,外加一道东宫谕令,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