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零二章 朝堂争锋,新科举之道现 (第2/3页)
无缥缈的圣贤文章,而是实实在在的立身,治事之本!
尤其是"御"与"数",直指基层治理的核心!
"第二级,府试!"
"童生经县学深造,县衙见习,通晓实务后,方可应考!"
"科目深化,六艺更重应用!"
"礼考地方律例运用,纠纷调解。"
"乐考地方教化,移风易俗之策。"
"射考军阵基础,地方治安协防。"
"御考仓储管理,驿传调度,小型工程规划。"
"书考各类公文案牍撰写。"
"数考赋税核算,工程预算!"
"通过者,授秀才功名!"
"此非虚名,乃实职之始!"
"可入州府衙门担任书吏,主簿佐贰,亲历政事,累积治民之经验!"
"轰!"
殿内如同投入了一块巨石!
秀才授实习?!
虽然只是最基层的佐贰官和书吏,但这意味着什么?
意味着寒门子弟,真的能通过读书考试,一步踏入官场!
虽然起点低微,但这扇紧闭了数百年的门,被太子用制度的力量,悍然推开了一条缝!
不少世家官员的脸色已经开始发白。
李承乾的声音陡然拔高,带着一种开天辟地的气势。
"第三级,乡试,亦称省试!"
"此乃鲤鱼化龙之关键一跃!"
"唯有秀才在地方衙署历练至少一载,亲历民生百态,政务繁难后,方有资格应考!"
"考题直指国计民生与地方症结!"
"如漕运改良之策,边镇屯田利弊权衡,析某地水患治理之得失!"
"答卷者需结合自身见习经历,见解深刻,策论可行!"
"考中者,授举人功名!"
"此乃新科举之分水岭!"台子目光灼灼,如同火炬,郎言道,"凡举人者,皆可拥有入仕与深造双重资格!"
"选择入仕者,可赴地方任县丞,主簿,典史!”
“甚至乃至偏远下县之佐贰官,执掌一方实务!”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