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53章,东宫太子 (第3/3页)
针线、品茗的地方,在京中女眷里颇有名气。那阁子的掌柜是位青州来的妇人,前几日我让春娇去买她们家的雪肤皂,春娇回来便说,那掌柜总念叨林指挥使的好……”
李若谷眼睛一亮:“竟有此事?”
“还不止呢。”苏婉卿笑道,“前阵子中秋,盛州文人聚在秦淮河画舫开诗会,席间有人匿名递了首《水调歌头》,‘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这两句,次日就传遍了全城,歌女唱、书生抄,连太妃都让人抄了挂在寝殿,你们猜这词是谁写的?”
“谁写的?”徐文彦急切地问道。
“难不成……”李若谷猜测道,“也是林川?”
“正是!”苏婉卿点点头。
“什么?!!”殿内几人皆是一惊。
“怎么可能?”徐文彦愣住了。
他身为东宫詹事,从太子赵珩幼时便教他诗文,中秋诗会后,见了那首诗的抄本,还特意拿去给太子品鉴,赞其“字句含情,风骨兼备,定是饱学之士所作”,此刻听闻作者竟是那位在青州战场上横刀立马的武将,如何能不震惊?
徐文彦和李若谷面面相觑。
李若谷摇头道:“当日诗会结束,礼部还特意让人去查递词的人,可查来查去,只知道是个穿青布衫的随从代递,根本找不到正主……怎么会是林川?”
“我也是前几日从汀兰阁那边得了准信。”
苏婉卿笑道,“词稿是林川写的,没有假。”
殿内一时静了下来。
谁能想到,这个在青州战场上用兵如神的林川,竟还藏着这般文采。
寻常武将能识得千字已是难得,他却能写出这般动人心魄的词,还在中秋诗会上匿名传扬,实在是不简单。
“难怪礼部查了半个月都没头绪。”李若谷感叹道。
作为吏部尚书,他最善察人,此刻忍不住皱起眉头:“他故意匿名递词,既不想露身份,又想让这词传出去,难道是想借文人的口,赚个‘文武双全’的名声?民间本就传他爱民如子,如今再添这文采,他在盛州的声望,可就压过不少京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