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5章 新公司 (第3/3页)
也道。
何雨柱冲小满笑了笑跟了出去,小满也不在屋里呆,太呛人了。
回去六十六号院的路上,老赵对老方道:“你就不能少折腾点?柱子欠你的是咋的?”
“我欠他的,既然还不完,再欠一次又何妨,下辈子当牛做马我还他。”
“下辈子,糊弄谁呢,别忘了你是无产积极战士.”老赵没说后面的话。
“无产阶级,呵呵。”
“以后别掺和了,换别人柱子早翻脸了。”老赵叹了口气。
“我这不是没忍住么.”老方讪笑。
“那以后就忍住,不然别怪我限制你的自由,这点我还是能做到的。”
“好吧。”
几天后,老方又溜达来了何雨柱书房,这次没绕弯子。
“柱子,前些天那事,是我欠考虑。”他难得语气这么软和,“不过,确实还有个事,不是我揽的,是有人托到我这儿,牵个线,他本来想过来了,让我给拦了。”
何雨柱放下手里的文件,看着他,没接话。
老方自顾自坐下:“有个部门,想采购几颗商业通信卫星。你知道,这东西,国际上盯着的人多,直接出面不方便。他们听说你跟海外一些……渠道广的公司有往来,想问问,有没有可能通过商业途径运作一下?”
何雨柱沉吟片刻,没问是谁,也没问具体用途,只道:“商业卫星?这东西水很深,不是有钱就能买。供应商就那几家,背后都站着国家,审查极严,尤其是针对我们。”
“所以才是难题嘛。”老方叹了口气,“那边也是没办法了。现有的通信容量不够,有些偏远地区覆盖不到。你就当帮个忙,牵个线,问问情况,成不成另说。”
何雨柱看着老方略显疲惫的神色,知道这老头夹在中间也难做。
“行,我找人问问。”他最终点了头,“但您得跟他们说清楚,我只负责传递信息,不打包票。而且,这事风险不小,对方要是有意向,得拿出十足的诚意和具体的方案来。”
“明白,明白!”老方连连点头,“有你这句话就行!”
送走老方,何雨柱在书房静坐了一会儿,然后拿起那部专用电话,接通了香江的白毅峰。
“老白。”
“老板,请讲。”
“帮我问问,国际上那几家主要的商业卫星制造商,比如劳拉、休斯这些,如果以第三方公司的名义,采购民用通信卫星,难度有多大?重点是,终端用户是我们这边的话,他们卖不卖?审批大概要多久?”
电话那头沉默了几秒,显然白毅峰在消化这个信息。
“老板,这个很敏感。我尽快去摸底,但估计希望不大。北美那边对这类技术出口管制非常严,尤其是涉及通信和可能的军民两用技术。就算能找到愿意谈的,价格会非常高,而且政治风险极大。”
“我知道。你先去接触,注意方式,别暴露最终意图。听听他们开什么条件。”
“明白,我会找可靠的中间人去试探。”
挂了电话,何雨柱揉了揉眉心。
他知道这事大概率成不了。商业卫星看似是商品,实则是大国博弈的棋子。但他还是答应去问,一方面是给老方一个交代,另一方面,他也想探探外面的风向和底线。
几天后,白毅峰的回馈来了。
情况比预想的更糟。
几家主流制造商一听潜在买家可能来自中国,哪怕是通过层层转手的离岸公司,也直接表示需要极其复杂的政府审批,并且暗示几乎不可能通过。
有一家小一点的欧洲公司态度稍微松动,但开出的价格是市场价的三倍以上,并要求提前支付全款,且不承担任何因审批失败导致的责任。
“老板,基本就是这个情况。对方防得很紧。”白毅峰总结道。
何雨柱显然对这个结果不是很满意,他又给陈胜打了个电话。
几天后,白毅峰的反馈和陈胜通过其他渠道打听来的消息,都摆在了何雨柱的案头。
情况基本一致:主流渠道严防死守,几乎不可能;非主流渠道风险极高,且要价是天文数字,条件苛刻。
何雨柱将情况如实转告了老方。
老方听后,沉默了许久,才重重叹了口气:“唉,知道了。我把话带过去,让他们自己权衡吧。”
又过了些时日,老方再次登门,这次神色轻松了不少。
“柱子,卫星的事,那边决定先放一放。”老方自己动手倒了杯茶,“上面的意思是,还是要把主要精力放在自主研制上,不能总想着走捷径,免得被人卡脖子。这次也多亏你帮忙摸清了情况,让他们彻底死了这条心,也好。”
何雨柱点点头:“自力更生虽然慢,但心里踏实。北斗那边,我们华高科会尽全力配合。”
“这就对了。”老方抿了口茶,换了个话题,“说起来,书怡那丫头在新岗位干得怎么样?听说她最近在跟各个合作单位理顺流程,雷厉风行的,有点你当年的影子。”
“还在适应,压力不小。”何雨柱语气平和,“毕竟涉及的都是重点单位,规矩多,协调起来复杂。不过她性子稳,应该能处理好。”
“你倒是放心。”
“雏鹰总得自己飞。”
与此同时,在刚刚挂牌成立的“华夏高科集团”总经理办公室内,陆书怡正在主持召开一个小型协调会。
与会的是来自精工、微电子研究所(已划归华高科)以及西飞、海军装备部的几位技术代表和项目负责人。
议题是关于某型耐高温合金结构件量产后的质量一致性管控流程。
西飞的代表提出:“陆总,按照我们航空系统的标准,这批构件需要百分之百进行X光探伤和超声检测,但目前华高科精工厂房的检测设备吞吐量跟不上,会影响交付周期。”
华高科精工的技术主管面露难色:“百分之百检测确实有压力,而且成本会大幅增加。我们之前的工艺稳定性验证数据很充分,能否考虑抽样方案?”
海军装备部的代表摇头:“这是用在关键部位的,抽样风险太大。能不能增加检测设备投入?”
陆书怡安静地听着各方意见,等大家都说得差不多了,才开口:“质量是底线,不能让步。李工,你尽快核算一下,增加两台必要检测设备的预算和采购周期。”
她转向西飞代表,“在设备到位前,能否请贵方派员驻厂,利用现有设备,我们安排三班倒,优先保证这批构件的百分百检测?产生的额外工时费用,由华高科承担。我们需要确保交付,也不能耽误你们的进度。”
西飞代表和精工主管对视一眼,都点了点头。
“我们没问题。”
“我回去立刻打报告申请设备。”
“好。”陆书怡在笔记本上记录了一下,“那这件事就按这个方向推进。下一项,是关于北斗星载原子钟原型机的真空测试环境搭建问题”
会议结束后,陆书怡揉了揉有些发酸的脖颈。
助理端来一杯温水:“陆总,您歇会儿。何董刚来电话,问您晚上回不回去吃饭。”
陆书怡看了看表,才发现早已过了下班时间。
她接过水杯:“你回去吧,我这边还有点事处理,处理完了我就我回去了,我会给董事长打电话的。”
“好的,陆总。”
老方那边放弃了,何雨柱却来了兴趣,他想搞一个让下面的人研究研究,看看能研究出来什么。
于是他给白毅峰下了一个命令去买一个高端点的回来。
“老白,卫星的事,我们自己搞一颗来研究。”何雨柱言简意赅。
电话那头,白毅峰明显顿了一下,接着问道:“老板,目标呢?还是通信卫星?”
“对,找一颗性能先进,最好是近几年发射的商用型号。渠道你把握,原则是安全。东西到手后,直接运到香江,我让元亨找地方安置。”
“明白。”白毅峰应下。
安排完这件事,何雨柱的注意力回到集团事务上。
“华高科”的拆分组建工作千头万绪,陆书怡几乎常驻在了公司,协调各方,梳理流程。何耀宗肩上的担子也更重了,黄河通讯剥离了大部分军工相关业务后,需要重新规划发展方向,巩固民用市场地位。
何凝雪的地产项目运作良好,资金回流稳定,她开始物色新的地块,同时兼顾着家庭和孩子。
何耀祖在香江稳扎稳打,除了维持现有产业,也在密切关注国际金融市场动向,为集团寻找新的投资机会。
这天,何雨柱正在书房看文件,何雨鑫敲门进来。
“哥,曹妃甸新港的二期规划方案初稿出来了,你看看。”何雨鑫将一沓文件放在桌上,“另外,有个事得跟你汇报一下。最近有几个人,通过各种关系找到我,想探听咱们拆分出‘华高科’的意图,话里话外,似乎对咱们之前跟部队合作的那些技术很感兴趣。”
何雨柱放下文件,眼神锐利了几分:“什么人?”
“背景有点杂,有挂着研究所名头的,也有自称是南方某民营科技公司的,开价都不低。”何雨鑫道,“我都按你之前的交代,一律回绝了,说相关技术和业务已剥离至新公司,不属于黄河集团范畴。”
“做得对。”何雨柱点头,“以后这类接触,全部挡回去。‘华高科’那边,让书怡也提高警惕,核心技术人员和资料的保密级别要再提一级。”
“明白。”
兄弟俩又聊了会儿曹妃甸港口的发展规划,何雨鑫才起身离开。
何雨柱走到窗前,看着院子里老方和老赵正在为一步棋争得面红耳赤,他喊了一声。
“方叔、赵叔,你们来我书房一下,我有事要说。”
二人停止争吵,同时望了过来,何雨柱招招手。
二人放下手中的棋,走了过来,进屋后,何雨柱把何雨鑫说的事情说了一下。
老方怒道:“哼,总有人不安分,这事你不用管了,我会跟老范说。”
老赵也道:“我也跟冀东那边打个招呼。”
“嗯,那我就不管了,这个真不是我们集团的业务范畴。”何雨柱笑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