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6章 终成,新气象,新发展 (第1/3页)
顾知行微怔,随即坦然点头:“是规划院那边,提供了一个副总的职位。不过我已经回绝了。”
“为什么?那个位置很多人求之不得。”
顾知行看着她,目光沉静:“这里的工作还没完成。而且,我更喜欢现在这样,能亲手把图纸上的东西一点点实现。”
何凝雪嘴角微扬:“我父亲看过阶段性报告,他很满意。特意让我转达,后续的内部展陈设计,也交由你负责。”
“谢谢何董信任。”顾知行顿了顿,声音温和了几分,“也谢谢你,凝雪给我找到这样的机会。”
“是你自己用自己的专业度争取到的。”何凝雪笑道,顾知行看得有些痴了。
“傻样!”
“啊,哦,不好意思,实在是.实在是.”
“什么。”
“凝雪你笑得太美了。”
“然后呢?”
“然后.然后你,你能不能,呼呼呼,做我的女朋友!”顾知行磕巴了半天狠狠掐了自己大腿一把,深吸了几口气,说了出来。
“咯咯咯咯,看你表现吧。”
“那我们等会一起吃个饭?”
“不好吃的我可不乐意。”
“好好好。”
年底的时候,何凝雪负责的申城项目第一期顺利交付,市场反响出乎意料地好。她回四九城述职,顺便跟进博物馆项目的内部展陈方案。
顾知行提前一天就到了现场做最后检查。何凝雪推开修缮好的朱红大门,映入眼帘的是彻底焕发新生的庭院。原先破败的梁柱如今漆色沉稳,砖石地面平整如新,阳光透过擦拭一亮的窗格,在廊下投下清晰的光影。
“所有结构加固和屋面修缮都完成了,水电暖通这些隐蔽工程也全部到位,符合博物馆的安防和恒温恒湿要求。”顾知行走到她身边,递过一本厚厚的图册,“这是初步的展陈动线规划和几个重点厅室的布局设想。”
何凝雪接过图册,没有立刻翻开,而是沿着回廊慢慢走了一圈。她伸手摸了摸一根重新补配了雀替的檐柱,榫卯严丝合缝,漆色温润。
“手艺很好。”她说。
“请的是苏州的老师傅,带着徒弟干了两个月。”顾知行道。
走到正厅,何凝雪停下脚步,这里按照方案将来会陈列一些青铜重器。她抬头看着高大敞亮的空间,想象着射灯打亮展柜的样子。
“这里,”她指着一面空白的墙体,“预留多媒体设备的接口和荷载都考虑进去了?”
“考虑进去了,管线都预埋好了。承重也复核过,悬挂大型显示屏没问题。”顾知行翻开展陈图册的某一页,指给她看对应的设计节点。
何凝雪点点头,继续往前走。走到后院那棵高大的银杏树下,她转过身:“展陈方案我原则上同意,细节上你再和集团文化基金会那边对接一次。”
“好。”顾知行应下,看着她被冬日阳光勾勒的侧影,犹豫了一下,还是开口,“你这次能在四九城待几天?”
“大概一周。述职,还有几个年终会议要参加。”何凝雪看向他,“怎么,有事?”
“我父母……他们想请你吃顿便饭。”顾知行说得有些谨慎,“当然,看你时间方不方便。”
何凝雪微微挑眉,随即笑了笑:“好啊。你定好时间地点告诉我。”
顾知行明显松了口气,脸上露出清晰的笑容:“那就明天晚上?我知道一家淮扬菜馆,比较安静。”
“行。”
这顿饭安排在一家不大但很雅致的私房菜馆。
顾建明和林晓君到的比约定时间稍早一些。
见到何凝雪本人,比他们想象中更加干练明亮,言谈举止落落大方,既不拿架子,也没有刻意亲近,分寸把握得极好。
席间话题多是围绕着建筑、城市发展,偶尔也聊些四九城的老典故。
顾建明发现何凝雪对城市建设并非一无所知,反而能提出一些颇有见地的看法,紧绷的神情渐渐缓和。
林晓君则细心观察到儿子看向何凝雪时,眼里是藏不住的欣赏和专注。
饭后,顾知行送何凝雪回家。车子停在胡同口,何凝雪解开安全带。
“你父母人很好。”她说。
顾知行看着她:“他们很喜欢你。”他停顿了一下,声音温和而坚定,“凝雪,我爸妈的意思……如果方便的话,他们想和你父母见个面。”
何凝雪推车门的动作顿住,转回头看他,昏黄的车灯下,他的眼神认真而期待。
“这么着急?”她眼里带着一丝调侃。
“嗯,”顾知行老实点头,“怕你跑掉。”
何凝雪笑了起来,推开车门:“我跟我爸妈说一声。走了。”
看着她的身影消失在胡同深处,顾知行才缓缓发动车子。
何雨柱和小满听了女儿的转述,没有太多意外。
小满笑道:“看来小顾是认真的。见面没问题,你看安排在哪天方便?”
两家人的见面约在了一周后,地点是老何家。
何雨柱和小满态度平和,顾建明和林晓君也表现得体。
双方都没有过多提及家世背景,话题更多集中在两个年轻人本身,以及他们对未来的规划。
顾知行明确表示会继续经营自己的工作室,何凝雪也表达了对自己事业的坚持,双方家长都表示了理解和支持。
气氛比预想的要轻松融洽,这也让顾父打消了顾虑,人家老何家明显不是招什么上门女婿的。
顾建明为自己之前的想法老脸一红,然后主动举杯,向何雨柱和小满表示:“两个孩子投缘,能走到一起是他们的缘分。我们做父母的,希望他们以后能互相扶持,把日子过好。”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