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
关灯 护眼
飞碟文学 > 西游:长生仙族从五行山喂猴开始 > 第二百一十五章 地龙未平,蝗灾又至

第二百一十五章 地龙未平,蝗灾又至

    第二百一十五章 地龙未平,蝗灾又至 (第3/3页)

在一层白雾似的灰气里,辛辣中带着一股说不清的焦味。

    更有些人家,听了姜义的劝,干脆把那才冒尖的禾苗,一锄头全刨了,改种上蝗虫最不爱啃的豆子、荞麦。

    这般折腾,动静不小。

    可一连几日翻下来,地里刨出的虫卵却寥寥无几,连村口那群鸡都嫌少,不够塞牙缝。

    于是,闲话便在风里生了根。

    “姜老这回,怕是想多了。”

    “可不是嘛,好好田地,翻来覆去瞎折腾个啥?”

    有心疼禾苗的,摇头叹气,说这一季的收成都打了水漂。

    这些碎话,姜义自然也听见了。

    他只笑笑,不作声。

    总不能告诉他们,那祸根不在地上,而在地底深处罢?

    好在姜家这些年积下的威望,不是假的。

    哪怕有人心里犯嘀咕,也不敢当着面多嘴。

    古今帮那群小子,更是将姜家的话奉为圭臬,执行起来不打半点折扣。

    于是,这一场防蝗的折腾,在半信半疑的气氛里,仍旧有条不紊地推开。

    灰粉飞得满天,鸡鸭乱叫,村里人骂骂咧咧,手上却没慢过。

    那些暗里的议论,也没嚷嚷太久。

    十来天后,消息顺着行脚商贩和逃荒的流民传来。

    洛阳、长安之间,真个闹起了蝗灾。

    蝗虫铺天盖地,连日头都给遮没了;

    飞过之处,莫说庄稼,连人衣上的麻线、屋上的茅草,都被啃得干干净净。

    村中人听得面色大变。

    先前还嫌姜义“多事”的,此刻一个个低了头,再抬眼时,神情里只剩敬畏与庆幸。

    一夜之间,所有的质疑,都变成了对姜老太爷高瞻远瞩、神机妙算的夸赞。

    可这些话落在姜义耳里,却只是风声。

    他心里明镜似的,如今村里折腾出的那些法子,翻地、撒灰、换种……

    都不过是对付凡虫的门道。

    对付那种没心没肺、只晓得啃的畜生,或许还凑合。

    可真要命的,偏不在那一群凡虫上。

    姜亮那边,消息已断断续续地传来。

    自己当日那句无心的猜测,竟不幸言中。

    那蝗群之中,确实掺了怪物。

    有的身如牛犊,甲壳硬得能反光;

    有的能口吐风沙,催动虫潮。

    凡兵凡将,别说剿虫害,连近身都难。

    姜义心底叹了口气。

    眼下,他也做不了更多。

    除了静坐修行,剩下的心思,便全搁在了后山那几处鸡窝上。

    撤了禁令,许多先前不许灵鸡踏足之地,如今都可自由进出,任它们啄食灵果灵草。

    非常之时,自然要行非常之事,也顾不得那么多了。

    再配上先前传下的那套禽类吐纳法。

    这一来,后山那几处鸡舍,气机一日强似一日,连山风都带了几分灵性。

    有几只原本被三大灵鸡家族挑剩的“杂羽”,根骨平平,灵智未开,本该一辈子只会下蛋的。

    这番吃得满嘴流油,竟也懵懵懂懂地生了灵性,硬是挤进了那三大家族的行列。

    一时间,后山鸡鸣之声,都比往日里高亢了几分。

    这般外松内紧、全神戒备的日子,又是数月过去。

    两界村依旧静好。

    豆子、荞麦在风里摇曳,绿浪起伏;

    后山的灵鸡啄得肥圆,鸡鸣声一声接一声。

    那场滔天的蝗灾,渐渐成了远处的传闻,

    像隔着千山万水的一阵风,只在梦里偶尔拂过。

    这一日,日头正好。

    桃树下,姜义依旧盘膝而坐,心神沉入水府,

    一点清气绕着肾宫缓缓游走。

    忽然,刘家庄子那边,又一次响起了那面铜锣。

    锵然一声,破空如裂帛。

    随之而来的,是那声掷地有声的吼喊:

    “地龙翻身了!”

    只是这一次,却不同于往常。

    声音近了,急了,脚步声,几乎与喊声一同踏进风里。

    奔来的人,不是刘家下人,而是刘子安本人。

    他一路掠来,衣角翻飞,步履疾若流星。

    一边呼喝村民避让,一边直奔姜家。

    那神情,不复往日的温文淡定,眉宇间竟有一丝慌意。

    桃树下,姜义几乎在铜锣响起的刹那,便睁开了眼。

    灵气微荡,他已长身而起,一步跨出院门。

    恰在此时,刘子安身影落地,尘土未定,人已开口,声音紧促:

    “岳丈大人,不好了!”

    他胸口起伏,额上有汗,话音急得像是被火逼出的:

    “村南,四十里外的地下……”

    “有大动静。”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