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一十二章 吐纳瓶颈 (第3/3页)
那背影在灵泉水汽间一晃,
    看去仍是从容,却比往常多了几分风中摇曳的寂寞。
    姜钧便跟在后头,祖孙俩一前一后,踩着被夕阳拉长的影子,慢慢走着。
    “这趟回来,住几天?”姜义的步子稳,话也问得随意。
    “就一宿。”姜钧的声音里,有股少年人独有的干脆劲儿,“回来洗个热水澡,换身干净衣裳,踏踏实实睡一觉。明儿一早,我还得上山。”
    少年郎半月不归家,在柳秀莲那儿,便是顶天的大事。
    于是这顿晚饭,便吃出了几分年节的架势。
    灶房里的烟火气混着油星子的香,老远便勾人馋虫。
    饭桌上更是热闹。
    几个半大的娃儿,叽叽喳喳全围了上来。
    这个要爬他膝头,听山里有没有会说话的老狐;
    那个要他双手托着,学话本里的大侠,飞个高高。
    最小的那个最是实在,干脆赖进他怀里,伸着油乎乎的小手,直奔他碗里那只灵鸡腿。
    姜钧也不嫌烦,笑呵呵地由着他们闹,直到入夜才得了空,洗澡换衣。
    第二日,鸡鸣头遍,天还是一片沉沉的墨色。
    姜义便起了身,动作轻得像狸猫,没惊动屋里任何人。
    神念往孙儿那屋轻轻一搭,感知到那小子呼吸匀长,睡得正酣,显然昨夜里歇得极好。
    他便没去扰,放轻了手脚,自去墙角取了只竹篮,一个人,悄悄绕到了屋后。
    清晨的凉气,还带着点湿漉漉的水汽,混着桃儿那股子清冽的香气,扑面而来,倒教人神思一清。
    姜义走到树下,不急着动手,先就近摘了些肥大的桃叶,在篮底细细铺了一层。
    这才抬眼,看向那些在朦胧天光里更显粉润的果子。
    两指捻住果蒂,轻轻一旋,一枚熟透了的桃儿便落入掌心,沉甸甸的,带着一夜露水的凉。
    他摘得仔细,放得更仔细。
    一枚一枚,码得整整齐齐,生怕磕着碰着了哪一处吹弹可破的皮肉。
    不多时,那两棵昨日还挂得满满当当的树,便只剩下零星几片绿叶。
    姜义提着篮子,站到那条通往后山的小径口。
    也不坐,也不寻个倚靠,就这么站着,像一棵在路边长了一辈子的老松。
    人这一辈子,总有些坎,是任你如何抬脚,也迈不过去的。
    于他,便是如此了。
    既然自家这扇门,再也推不开,那再枯坐下去,也不过是跟自个儿较劲,反倒落了下乘。
    倒不如,省下这点功夫,替儿孙们多掌一盏灯,多铺一块砖。
    指望他们,能走到自己没能走到的地方,去看看那更高处的风,究竟有多冷,又有多自在。
    正这般想着,天边那抹鱼肚白,已悄悄洇开。
    一线晨光越过山脊,恰落在他身后,将他的影子,长长地投向那座云雾缭绕的山。
    他眯着眼,望了过去。
    那山,还是那座山。
    从他还是个后生小子起,它就在那儿。
    到如今,他两鬓染霜,连心气都快磨平了,它却依旧是那副云山雾罩的模样。
    他瞧了这座山一辈子。
    到头来,还是没能瞧透这山里头。
    姜义正瞧着出神,心里那点陈年旧事,搅得跟山间晨雾似的,翻来覆去。
    忽地,后腰上一沉。
    像挨了一脚。
    那一下,力道不重,却来得忒刁钻,也忒突然,恰好落在他卸了所有防备、气机最涣散的那一处。
    姜义喉间“呃”了一声,身子便不受控地往前一栽。
    一个趔趄,右脚结结实实地,踏进了那条他看过无数次、却从未想过要再走进去的后山小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