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六十四章 姜明离家,喜得龙子 (第1/3页)
姜明话说得轻描淡写,自觉只是个地名,当无妨。
哪知这简简单单几个字,落在姜义耳里,却宛如平地里轰的一声焦雷。
嘴里的饭忽然没了滋味,细嚼慢咽也索然无味,连那双竹筷都似生了几分分量。
东胜神洲,傲来国。
这名字,他心里再熟不过。
前世零散的记忆,于此刻悄然串成一线。
他不只晓得大儿要去何方,甚至隐约也猜到了此行所为。
毕竟,那位后山的……一旦遭了劫,余下的猴子猴孙过得,可谓不大好。
这一念起,心头因儿子远行生出的寻常担忧,反倒被另一种更厚重的情绪压了下去。
其实这些年里,他始终弄不明白,大儿与后山那位,究竟是何关系。
师徒?忘年之交?抑或只是一场心照不宣的交易?
他送些吃食酒水解闷,那位便指点些修行上的法门作为回礼。
这几种猜测,在他心里盘桓了二十余年,始终没个定论。
如今,这桩悬了多年的心事,总算是落了地。
无论先前是何等关系,此番既动了念头,要去那傲来国,庇护那帮猴子猴孙,这份情义,便算是坐实了。
自此之后,便是雷打不动的自己人了。
况且,他也清晰地记得。
那一方山水,本就是十洲祖脉,三岛来龙,世间罕见的洞天福地。
大儿若真去了那方,对他日后炼精化气的修行,也定然是大有益处。
思及此,姜义自是没再多说什么。
柳秀莲坐在一旁,却是听得云里雾里,只当那是个远极的去处。
心里想着,儿子大了,总归是要自个儿闯荡,便也没阻拦,只在一旁絮絮叨叨:
“那傲来国……远不远?路上可还太平?”
“出门在外,衣衫要勤换,别贪凉,也莫省那几文客店钱。”
话语琐碎,尽是寻常人家母亲,对远行子嗣的挂念。
姜明自是含笑听着,只是点头一一应下,未再多作分辩。
一顿饭,就在这般烟火与关切交错的氛围里,静静吃完。
夜里归房,灯火豆大。
金秀儿正将几件浆洗过的青衫,迭得齐整,又妥帖放进行囊。
见了姜明进来,这才抬眼一望,眸光在火光下温润如水。
“这件夹了薄棉,带着吧,傲来国靠海,只怕夜里湿寒。”
她将一件衣衫抚平,轻声道。
似是对那傲来国,比家中旁人更了解几分。
姜明走上前,自后揽住她,下巴轻搁在肩窝,嗅着发间淡淡皂角香。
“我不在,家里要累你了。”
“说这些作甚。”
金秀儿手里仍在迭衣,却身子微微软了些,靠在他怀里,“家中有爹娘有妹妹,我不过照看着钧儿,不算辛苦。”
她顿了顿,轻声道:“只是不知……你此行去了,可会有凶险?”
她到底不是寻常妇人,知晓丈夫这一身本事,去的也绝非寻常地方。
“无妨。”
姜明笑而不答,语气淡淡,却带着安稳:
“不过是去故人门下,理些旧事。快则一年,慢则三五载,必定归来。”
他将她手里的衣衫放下,转而执住她的手。
那双手因常年劳作生了薄茧,却温暖厚实。
“钧儿睡了?”
“嗯,刚睡下。今日跟着阿爷念书,困得很。”
姜明牵着她,走到床边。
小家伙睡得正香,脸颊红扑扑的,嘴角还挂着一丝口水,胸膛起伏安稳。
姜明俯身,在额上轻轻一吻,又替他掖好被角。
这一夜,夫妻二人没再多说什么修行、前路之类的话。
只如寻常人家那般,就着昏黄的灯火,闲话家常,直到夜深。
第二天一早,天色还未透亮,一家子便都照旧起了。
祠堂里,姜明为爹娘、弟妹与几个小的,上了最后一堂课。
今日说的并非什么玄门妙诀,只是细细叮嘱,哪几本书该熟读,遇了疑难该如何解,理出了一条清晰的总纲。
条理分明,声调平稳,竟与往日无甚分别。
课毕,他便不再多留,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