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章 后宫 (第2/3页)
些历史的主角,和这个公主,那个皇后、皇妃熟的不得了。
他是正经的大臣!
如今皇帝、太子宫中的女人,他也就对张皇后、张贵妃稍微熟悉一点。
张皇后在永乐年间接触稍微多一点,张贵妃则是他妻妹、小姨子,张婉经常进宫,回来时会说一些。
至于借助后宫来影响皇帝,那就更不可能了。
那么做岂不是增强后宫对前朝的影响力?
他是极度反对后宫妇人干政的,原因很简单,满朝文武,甚至随便从士林里面拉一个举人出来,都胜过后宫妇人才华十倍。
一群读女诫的怎么和读圣人经典的比治国?
朱高炽被李显穆一句话直接问住了,而后连忙摆了摆手,“那倒是不至于,虽然胡氏和汉王不干不净,但太子妃也算是贤惠,没犯什么错,总不至于直接废掉。”
这下李显穆也皱起了眉头,他觉得以绝后患最简单的办法就是直接废掉,很多时候,就是因为瞻前顾后,担心这个、担心那个,结果沉没成本越来越大。
现在仅仅是太子妃的时候不废掉,李显穆望向朱瞻基,到时候成了皇后再废后,那可就麻烦了。
李显穆认为这是非常有可能的,朱瞻基比朱高炽做事更激烈,考虑的也更少。
但太子不愿意,李显穆也不打算硬劝。
他也有些私心,废儿媳妇这件事,总归是对名声不好,他和皇帝关系最好,皇帝又命不久矣,他自然不愿意让皇帝白白承受这种名声。
还是将这件事留给朱瞻基去解决。
但这样的话,太孙妃这件事就不好处理了,即便是李显穆,一时也想不到什么好的办法。
毕竟胡氏和汉王间的联系不足为外人道。
朱高炽看出了李显穆的为难,这种神情极少出现在李显穆身上。
“陛下,臣左思右想,除了废妃之外,别无他法,因为这个问题的核心,就在于人,在于汉王和太子妃,现在不能针对太子妃的话,那就没办法了,毕竟总不能直接针对汉王吧?”
针对汉王当然不行,朱高炽虽然不喜欢他这个弟弟,但无论是赵王还是汉王,朱高炽都没打算如何,君臣名分已定,没必要让自己背上杀弟的罪名。
毕竟这是大明,而不是兄友弟恭的唐朝。
朱高炽微微叹了口气。
朱瞻基直接怒声道:“这些文官惯会找事,远不如太监好用,后宫之事,和他们有什么干系,真是没事找事。”
李显穆虽然觉得太监比不上文官,但对朱瞻基所说后半句话,还是颇认可的,有些文官真就是没事找事,就连后宫这些女人的拈酸吃醋也管。
街头巷尾的八婆都没他们舌头长、管得宽。
朱元璋是非常注重不让宦官干政的,但朱棣则完全相反,最信任那些跟着他一路靖难出生入死的宦官,朱瞻基则更进一步,准备对宦官形成制度性的使用。
朱高炽则不排斥使用宦官,但最为注重以内阁为首的有学识的大臣,毕竟太监是治不了国,只能维护统治。
朱瞻基愤愤说完后,又回忆了一遍刚才李显穆所说的话,对自己老师的智慧,他是相当信任的,既然就连老师都没办法,他知道那就真的没办法了。
“问题的在于在人,不解决人,就没法解决问题。”
这句话说到了朱瞻基心中,他已然若有所思起来,父皇不愿意去做这件事,但是他不介意。
“老师,如果要废妃的话,有什么好的理由吗?”
李显穆随意道:“女人的七出之罪无非就是那几种,如果不愿意让她因为七出而被废,毕竟这样被废的话,基本上命肯定是没了。
那就劝一劝她,让她主动点退出。
至于理由,无子,这是最简单且能控制的,毕竟无子是万万不行的。”
一提子嗣,朱瞻基顿时脸色都有点不好看了。
朱瞻基也算得上是子嗣艰难,成婚六七年了,结果妃嫔里面一个怀孕的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