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9章 我要做权臣! (第2/3页)
目光顺着朱雀大道一直望向了皇宫。
直到今日,当初被皇帝拒绝实行寒门法令之事,依旧历历在目。
这让李显穆不得不警惕,历来变法失败最根本的原因是什么?
是君主的支持不够!
稍有挫折就停下变法,可这世上又有多少变法是能在短时间内出成果的,几乎都要五年以上才有明显的效果,甚至许多变法在前期都有阵痛,要度过阵痛期,才能见到脱胎换骨的效果。
今日皇帝没有大力支持他实施寒门法令,明日皇帝就会不支持他做其他事,甚至反对他的变法意见。
毕竟有些变法是会针对诸王勋贵的。
“依靠皇权而得来的终将会因为皇权的抛弃而失去,唯有自己的力量才是真实的。”
作为一个立志变革的改革家,李显穆必须未雨绸缪,而想要完成自己的政治目的,不断的攫取权力,甚至侵夺皇帝的权力,就是必须要做的一件事。
他需要有足够的党羽,有强大的不过分依赖皇帝的权力,而想要聚拢党羽,就一定要展现出一个政治强人的形象,让下属盟友保持信心。
李显穆知道这是一条不归路,自古以来侵夺皇权的人,要么谋朝篡位,自立为帝,要么就身死道消、身死族灭,只有诸葛亮等少数人,家族和后代才能得善终。
尤其是在大明朝,皇权至高无上,甚至就连宰相制度都被废除,想要侵夺皇权何其难?
若非天上有个做神仙的父亲,李显穆也绝不敢真的踏上这条黄泉路。
“任重而道远啊。”
“明达,你方才说什么?”
“没说什么,只是感慨一句,世事多艰。”
“是啊,世事多艰,天下多难,我辈肩上的担子极重。”
……
秋闱在波澜不惊中落下了帷幕,在今年诸省的乡试中,都有关于儒门道统和大明社稷孰轻孰重的考题。
其中认为儒门道统重要的极少,毕竟政治风向如此明显,只有那些明知考不上的人,才会出惊世骇俗的奇言,妄图搏一把大的,可考官根本就不看,只要认为儒门道统重要,无论文章如何,观点如何,直接就是全票黜落。
于是朝廷得到了无数份论证大明社稷为何比儒门道统重要的文章。
“明达,你这个在考卷中加入此问的想法,简直是神来之笔。”
杨荣等一众考官望着那垒起来如同一座小山的文章,那些排在前面的每一份都是锦绣文章,从正面、反面、侧面,方方面面,博古论今的讨论为何要弃道统保社稷。
这些写下文章的人,是整个大明的人尖子,他们从无数角度论证这件事,浩瀚如海的文章瞬间淹没了那些还妄图负隅顽抗的保守派。
“天下英才如过江之鲫,朝廷量才选用,我只是为朝廷筛选忠诚于社稷的人才罢了。”
李显穆心中也颇有些自得,这次即便是没有流言,那些老东西也说不上什么话来了。
大明无数考生论证过的东西,这么多人众口一词,且各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