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7章 辉光 (第2/3页)
必须产生高强度的引力场,这需要巨大的能量,巨大到即便是正反物质湮灭都显得杯水车薪的能量,这是目前蓝星文明还无法克服的难题。
深夜,天宫三号实验室的核心计算集群已全功率运行了数周。
空气中弥漫着臭氧和焦虑的气息。
全息屏幕上,关于曲率驱动的传统模型正无情地揭示着一个令人绝望的现实,能量需求无解。
根据爱因斯坦场方程,要产生足以显著压缩前方空间的引力场,所需的能量-动量张量是一个天文数字。
模型显示,即便将整个木星的质量完全转化为能量,也仅能维持一个微型曲率泡存在几纳秒,更别提推动携带解构射线的发射器进行星际航行了。
“教授,正反物质湮灭的效率已经是质能转化的极限了……但根据计算,要驱动解构射线发射器,我们需要的反物质储量将超过整个小行星带的质量……”
林浩声音干涩地汇报着,眼神中充满了迷茫。
陈辉站在巨大的数据流前,沉默得像一尊雕像。
他的大脑如同一个超新星核心,在极高的压力下进行着疯狂的演算,一条条基于传统引力操控的路径被建立,又被更庞大的数据无情证伪。
“推动……压缩……膨胀……我们一直在试图对抗和塑造时空……”他内心思索着,“但时空是宇宙最基础的织物,对抗它,就是在对抗整个宇宙的惯性,这怎么可能不耗费无穷的能量?”
他感到自己正带领着整个文明,用尽全力推着一堵无形但质量近乎无限的墙。
筋疲力尽,却寸步难行。
“可是,他们是如何做到的呢?”
陈辉想到了那道超光速粒子流,正反物质湮灭已经是他能够想到能量利用效率最高的方式,难道织网者文明还有更强的能量获取方式?
“调出超光速粒子流的视频和数据。”
陈辉目光坚定的看向林浩,他相信自己一定能解决这个问题。
他一遍又一遍的观看超光速粒子流从宇宙深空而来,又撞上壁垒,最后消散无踪的画面。
可惜,以目前蓝星文明的探测技术,根本没办法发现这道超光速粒子流的最深层秘密,陈辉一遍遍的观看也只是徒劳而已。
他现在就像是一个获得屠龙宝刀的幼童,空有全宇宙最强的武器,却拿不动屠龙宝刀。
忽然,陈辉在屏幕边缘看到了壁垒系统的监测数据流。
他发现,在壁垒系统与超光速粒子流接触的瞬间,周边时空产生了微观引力涟漪,这些涟漪微弱到几乎无法探测,但它们的存在本身,揭示了一个更深层的事实,时空,并非僵硬的钢板,而是动态的、充满了微观涨落和弹性的活体结构!
宛若被一道惊雷击中,瞬间所有问题都迎刃而解。
传统曲率驱动就像是在粘稠的沥青湖中,用推土机硬生生推开一条通道,阻力巨大,耗费的能量足以让推土机自身陷入停滞。
但他需要的是一个冲浪板,冲浪者不会试图去推开整个大海,他只是找到海浪自然形成的坡面,然后优雅地融入海浪的势能之中,借着海浪本身的力量滑行。
想要使用曲率驱动,他根本不需要压缩时空,而是创造一个局部的、自洽的时空相位。
在这个相位泡内,物理定律与外部宇宙看似相同,实则处于一种微妙的脱耦状态。
这个泡本身,可以像冲浪者驾驭浪头一样,沿着宇宙更高维度的引力势能梯度自然滑落,其速度仅受制于飞船所能创造的相位分离度,而非传统的光速壁垒。
不是蛮力推挤,而是巧妙的相位滑移,它所需的能量远低于传统设想,因为它不是在对抗宇宙,而是在利用宇宙固有的地形。
宇宙中是否存在天然的、可供滑行的势能梯度?
这是显然的,引力场本身就是!
不仅仅是行星的引力,宇宙大尺度结构、暗物质晕,乃至宇宙微波背景辐射中蕴含的微小各向异性,都构成了一个复杂而庞大的宇宙引力地形图。
陈辉哑然失笑。
他早就知道时空是动态的,甚至律令节点就是基于此研发出来的,可他在设计曲率引擎时却陷入了思维盲区。
天宫三号实验室,
“启动辉光原型,第七十九次全参数模拟。”陈辉的声音在落针可闻的实验室里响起,平静得听不出丝毫波澜。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