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
关灯 护眼
飞碟文学 > 明末:我崇祯摆烂怎么了?! > 第206章 小案看人情,大案看影响

第206章 小案看人情,大案看影响

    第206章 小案看人情,大案看影响 (第2/3页)

 封侯这个,就是纯粹的画大饼了,你连建奴都没杀一只,还想封侯?想屁吃!

    当然,这一系列明的、暗的处置,也不确定能不能摁着郑芝龙认下。毕竟他年轻气盛,二十多岁就有了几百条战船、两万余部众,比水泊梁山的宋江牛逼多了,他不狂谁狂?

    一个政治老油条的行为逻辑,反而是容易预料的;而像他这样的愣头青,行事反而是难以预估。就像一代草原天骄俺答汗,在大明腹地杀了个七进七出,西面杀到了长安城下,东边打到了北京城脚,让大明为了抵御他的入侵忙得焦头烂额;

    但到了老了之后,他却成为了大明的忠实“舔狗”,好多次派使者求和,都被大明边将贪功诱杀了,暴怒之后态度如初,继续向大明寻求和平,真就是“待大明如初恋”了。

    为了应对郑芝龙可能到来的打击报复,朱由检调遣了三千骑兵南下,由周遇吉、黄得功、孙应元分别率领,旨在作为应对倭寇沿岸袭击的快速反应部队,部署沿海。

    如果郑芝龙没有跟朝廷翻脸,也可以去清缴那些小规模的土匪、海寇,特别是那些热衷于劫掠朝廷税银的“不开眼”的蟊贼。

    朱由检算是看出来了,山高皇帝远,朝廷对于地方鞭长莫及,还是需要在各边境地区维持一定的朝廷武装才行,不然某些人就以为朝廷“死了”,就不太听话了。

    某些文人热衷于编撰明军的惨败、朝廷的腐朽,夸大事实,绘声绘色地描写了诸如“数百奴骑在关内如入无人之境,撵得上万官军逃窜,建奴饱掠而去,诸官免送”等情节。

    其中最典型的,便是“野生史学家”谈迁所编撰的《国榷》,这本书在江南文人之间相互传抄,奉为圭臬。所以在江南人的视角里面,朝廷刚刚经历的这场战争,是一场都城险些沦陷、彻头彻尾的惨败;

    而建奴之所以退却,只是因为天气转暖害了热病,加上劫掠物资、人员太多,已经运不走了,才选择暂且退却。

    至于朝廷宣布的“大捷”,以及从北方归来的商旅们的亲历转述,则一概被归为朝廷“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