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
关灯 护眼
飞碟文学 > 大唐:开局为李二献上避坑指南 > 第339章 我们少吃一点,他们就能多吃点

第339章 我们少吃一点,他们就能多吃点

    第339章 我们少吃一点,他们就能多吃点 (第1/3页)

    “大对卢,唐国人突然抛出‘倭国银山’的消息,这会不会是他们设下的阴谋?”

    就在那人面前,坐着一个身着粗布短打的高句丽人。

    他声音里带着几分不安的问道。

    而刚才那开口的青年,缓缓放下手中的酒盏。

    虽穿着寻常商人的青布袍,眉眼间却透着一股慑人的锐利,正是乔装潜入长安的高句丽大对卢渊盖苏文。

    他沉默片刻,指尖摩挲着杯沿,目光沉沉地扫过厢房内屏息待命的几名高句丽心腹,才开口道:“郑元璹父子的说辞,与咱们之前从其他渠道打探到的消息,分毫不差。”

    “那是不是说,郑元璹父子是真心投靠我们?倭国真有那么多银山?”

    对面的使者瞬间兴奋起来,身子前倾,眼中闪烁着贪婪的光。

    若是能掌控倭国的银山,高句丽的财力便能大增,到时对抗大唐也多了几分底气。

    相较于下属的激动,渊盖苏文却显得异常淡然,甚至嘴角勾起一抹冷嗤:“唐国人与当年的隋国人一样,都是自大狂妄之辈,他们向来瞧不上我高句丽,如今又正忙着对付西突厥,怎么会费尽心机,派一个国公爷来做细作?”

    在他看来,唐廷若真要对付高句丽,只会直接动用武力,而非用这种“迂回手段”。

    他话锋一转,语气陡然严肃,眼神锐利地盯着那名使者:“记住,回去之后告诉下面的人,务必善待郑元璹父子,不可有半分怠慢。郑元璹是唐国五姓七望出身,若能借他拉拢到士族势力,让唐国内部生乱,那唐国的江山,迟早会成为我们掌中之物!”

    “是!属下谨记大对卢教诲!”使者连忙躬身应下,可心里却暗自腹诽。

    说到底,您还不是担心郑元璹是细作,才亲自冒险潜入长安探查?

    嘴上说得笃定,暗地里却把算盘打得比谁都精。

    “对了。”

    使者想起另一件事,又连忙问道。

    “高建武大王派来的那几名使臣,如今还被咱们扣在驿馆,该如何处置?”

    渊盖苏文端起酒盏,仰头饮尽杯中残酒,语气平淡却带着不容置疑的决断:“放他们回去。”

    这话让使者愣住了。

    来时大对卢明明说,要杀了高建武的使臣,嫁祸给唐国,激化两国矛盾,怎么现在突然改了主意?

    渊盖苏文像是看穿了他的疑惑,却没有解释,只是在心底盘算着。

    此次来长安,他本有三个目的。

    一是查清郑元璹父子的底细,二是除掉高建武的使臣嫁祸大唐,三是联合新罗、百济,共同对抗大唐。

    可如今看来,后两个目的都要改了。

    倭国的银山啊。

    他必须要在大唐出海之前,先拿下那座岛国。

    因为他很清楚。

    眼下的高句丽,根本没有与大唐正面抗衡的实力,只能先自保。

    “去传本对卢的命令。”

    渊盖苏文重重将酒杯顿在桌案上,烛火被震得晃动了一下。

    “联系新罗和百济驻长安的使臣,就说某在清风楼设宴,请他们明日前来,共商‘互利之事’。”

    他眼底闪过一丝野心:大唐虽强,却也有顾及不到的地方。

    若是高句丽能先吞并倭国、新罗和百济,整合半岛与海岛的力量,只需十年时间,他便能训练出一支足以横扫天下的大军。

    届时,他定会亲自率领铁骑,来到这座繁华的长安城下,让唐国皇帝尝尝俯首称臣的滋味!

    无数次午夜梦回。

    他都在做着一个梦。

    那就是李世民在他面前俯首称臣,他质问着那位大唐皇帝是否要投降。

    或许这一天很快就会到来了。

    “痴心妄想!”

    立政殿内,长孙无忌冲着温禾吹胡子瞪眼。

    看他挽着袖子要动手的样子。

    温禾早有防备,身形一闪就躲到了民部尚书窦静身后,探出半个脑袋,语气带着几分调侃:“长孙侍郎,您如今已是吏部侍郎,主掌官员考核任免,这粮种分配是民部的差事,您就别跨界操心了吧?”

    “某还兼着民部侍郎!”

    长孙无忌哼了一声。

    接任他位置的人还没上任,所以他如今确实还兼任着。

    温禾抬头朝着窦静看了一眼,后者无奈的点了点头。

    “就算您兼着民部侍郎,也得讲道理吧?”

    温禾从窦静身后走出来,语气变得严肃。

    “这粮种本就数量有限,是陛下好不容易从环王那要来的高产稻种,若是不划出专门的试验田试种,记录生长周期、产量变化,难不成让民部随意分发给各地?到时候种砸了,谁来负责?”

    温禾质问道。

    窦静闻言,点了点头,说道:“县子所言有理。”

    “哼!粮种分配本就是民部的职责!”长孙无忌厉声反驳,手指重重戳着桌案。

    “这粮种是朝廷之物,是为了救济百姓、稳定春耕,不是你温禾用来‘试验’的私产,各地百姓等着粮种下地,哪有时间等你慢慢试?”

    窦静闻言,点了点头,说道:“长孙侍郎所言有理。”

    温禾看着窦静这“两边都有理”的模样,哭笑不得,只能再次转向长孙无忌,语气带着几分质问:“某要试种,是为了培育出更高产的稻种,日后让更多百姓吃饱饭,又不是为了自家谋利!”

    “可这粮种若是交到民部手里,怕是要被某些人借着‘分配’的名义瓜分,送到士族勋贵的田地里吧?到时候普通百姓连见都见不到,还谈什么稳定春耕?又怎么培育新种?”

    窦静“嗯”了一声,点了点头,说道:“县子说的对。”

    “你这话是什么意思!”

    长孙无忌气得脸色通红,指着温禾的鼻子怒喝。

    “你说的‘某些人’是谁?难不成你觉得民部上下都是公私不分的贪官?大唐百官,忠心为国者比比皆是,不是只有你温禾一个人在为百姓着想!”

    窦静继续点着头:“长孙侍郎所言甚是。”

    皇位之上,李世民端着青瓷茶盏,神色淡然地抿了一口茶汤。

    殿内方才还剑拔弩张的争吵声,似乎半点没影响他的心境,反倒慢悠悠地赞了一句:“今天这茶不错,入口甘醇,倒有几分春日的清爽。”

    侍立在旁的黄春连忙躬身回话,语气带着几分笑意:“启禀陛下,这是高阳县子昨日刚送来的新采春茶,说是在终南山下的茶园摘的头拨嫩芽,特意送进宫来给陛下品尝。”

    “嗯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