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零一章 乾隆的大公主 (第1/3页)
朱轼看着站在雕花隔扇门处,背对着自己的弘历,不禁露出敬仰之色。
他听得出来,眼前的乾隆帝是不甘于现状,做守成之君的,有勤于发奋之心。
为此,朱轼也就开口回应说:“陛下只要能让自己所主张的礼最终得以实现,倒也不必在乎是通过谁来实现。”
“普遍苟安的官僚习气,促使他们主动依附鄂尔泰和张廷玉,而忘君臣大义;但陛下只要把握好平衡,不使其中一党占了上风,而彻底打败另一党,同时寻机培养更多自己人。”
“那将来,双方必因能争的位置越来越少,而先自己阵脚乱起来,自然也就不得不转而依附陛下。”
朱轼这么说后,弘历只微微一笑,回头看向这位老师。
“这也是朝中官僚们的聪明之处,知道只有依附鄂尔泰或张廷玉这俩元老,朕才不能严厉处置他们当中的任何人!”
“毕竟,严厉处置了鄂党的人,张党就会占上风;而严厉处置了张党的人,鄂党的人就会占上风。”
“朕要是聪明点的帝王,知道平衡朝廷,就得不偏不倚,不能对其中一党的任何人过严处置,自然也就谈不上连根拔除。”
“朕也会因此,陷入这维持平衡的泥淖中,而不能自拔,不能维护皇纲国宪的尊严,不能为民伸张!”
“这样下去,如何得了!”
弘历说到这里,就摇了摇头。
朱轼则目光灼灼地注视着弘历。
“陛下明洞万里,不以能操平衡之术而沾沾自喜,乃臣亦也未曾料到也!”
“想来,百官也未曾料到。”
“而臣还是那句话,只要陛下愿意等下去,他们必会乱起来,苟安者必毁于苟安,如同急于求成者也必毁于急于求成一样。”
朱轼不疾不速地笑着回道。
弘历颔首:“先生进谏的是,朕有的是时间等,也不怕他们真能拉着朕沉沦下去,大清说是地大物博,但细究起来,能给人富贵安稳的机会也不多,越到底层越少!”
“可我大清人口又日益繁多,甚至远超前面诸朝,所以越到下面,越不能苟安,越没法不为一粒一食而争个头破血流;也越是要为了出人头地而不择手段。”
“户枢不蠹,流水不腐。”
“谁要是想在大富大贵后就安于现状、不思进取,那自然有的是人想把他从那富贵的位置上拉下来!”
“这天下唯有德者方能得富贵。”
“何谓有德,不利己也!”
弘历这么说后,朱轼表情逐渐凝重。
不过,弘历其实还没提将来西洋殖民者的威胁,以及东洋在西洋刺激后也崛起而意图侵吞这片土地的威胁,乃至北方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