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
关灯 护眼
飞碟文学 > 我在俄国当文豪 > 199、诗人、革命与正义切割

199、诗人、革命与正义切割

    199、诗人、革命与正义切割 (第1/3页)

    只要因法律和习俗所造成的社会压迫还存在一天,在文明鼎盛时期人为地把人间变成地狱并使人类与生俱来的幸运遭受不可避免的灾祸;只要本世纪的三个问题——贫穷使男子潦倒,饥饿使妇女堕落,黑暗使儿童羸弱——还得不到解决;

    只要在某些地区还可能发生社会的毒害,换句话说,同时也是从更广的意义来说,只要这世界上还有愚昧和困苦,那么,和本书同一性质的作品都不会是无益的。

    一八六二年一月一日于奥特维尔别馆

    ——《悲惨世界序言》

    一般来说,一位诗人一生当中会写出来大量的烂诗和一些好诗,而他愿意放进自己诗集当中的诗肯定就是他相对比较满意的作品,因此米哈伊尔想过了不少可能,但就是没想到雨果老师竟然会来上一句“一般”。

    只能说雨果老师又像在政治上一样开始忘本了,不过之前忘的是来时路,现在忘的是后来路。

    不可否认,米哈伊尔多少有一点当面ntr一下的恶趣味,岂料雨果老师不仅当面拒绝了ntr,而且还在说完“一般”后,又给出了不少批评和建议:

    “我认为你在这首诗中对有些东西的思考未免过于片面,不够深刻也不够深沉,诗歌的内在韵律也无法唤起人们对有些事物的思索”

    看着庄严地作出评价的雨果的米哈伊尔:“.”

    这我能怎么说?

    雨果老师你这家伙,嘴真是硬呢

    其实严格意义上来说,雨果的真实情况确实就像米哈伊尔想的那样,当在场其他年轻人的心一点一点沉入谷底的时候,雨果的心情多少也有些不好受。

    毕竟他也意识到了这确实是一首颇为成熟的法语诗,倘若念出这首诗的人是一位初入文坛的法国青年,他早就毫不吝啬自己的称赞开始夸对方了,但偏偏念出这首诗的人竟然是一位并不把法语当作重心的俄国年轻人!

    这要是夸的太厉害,那我们法国人和法国的诗人们又该如何自处?!

    总之出于自己内心的某种感情以及考虑到一些事情,雨果最终给出了一般的评价,不过说多了良心总归是有点过不去,因此眼见在场的其他法国年轻人多少精神了一点之后,雨果还是补充道:

    “但是,这首诗总得来说还是很不错的,倘若你能坚持写下去,你说不定还真有可能凭借诗歌在法国文坛成名”

    听到这个转折,即便在场的其他法国年轻人刚才已经恢复了一点信心,但他们此时此刻的心情还是有些五味杂陈。

    有可能凭借诗歌在法国文坛成名!

    这可是伟大的雨果先生的亲口认证!

    如今这样的殊荣竟然给了一位俄国人!

    他们感到五味杂陈的时候,米哈伊尔听到了这个转折后也是稍稍有点意外,而到了这一步,米哈伊尔此行的目的其实就已经完成了。

    严格意义上来说,在这一时期的任何一个国家想要成名都不是什么容易的事,在文学领域就更是如此,这其中往往牵扯着许多复杂的东西,就比如你上面有没有人,关系够不够硬,有没有人替你扬名,有没有评论家疯狂地推荐你.

    在俄国米哈伊尔当然是靠着既有影响力又格外无私的别林斯基起家,但是在国外的话,想比较快且不受太多外力限制的话,那还是写写面向市场的,让更多的读者来说话吧。

    至于像诗歌这种能带来巨大声望和收益的领域,这其中的弯弯绕绕可多着呢,实力和别的东西一般都得有,不然历史上也不至于有那么些生前不怎么样死后反倒成了名的作家。

    所以一举成名不指望,但能有雨果老师这种法国文坛的大佬的肯定,米哈伊尔其实已经能够在法国以一个诗人自居了!

    这年头诗人这个称号可还没有烂大街,很多时候,它其实是一项隐形的殊荣,就算你其实是一个穷的叮当响的二流子,你也有可能凭借着这个称号进入什么上流社会,见识见识贵族和贵妇人。

    而一位俄国人竟然能靠别的语言在别的国家成为诗人吗?!

    这个问题在同样也写诗的屠格涅夫脑中轰鸣了许久,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