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
关灯 护眼
飞碟文学 > 我在俄国当文豪 > 192、时尚与我将摧毁一切障碍!

192、时尚与我将摧毁一切障碍!

    192、时尚与我将摧毁一切障碍! (第1/3页)

    从某种程度上来说,每一个人都有一定的存在焦虑,即我是什么样的人,我跟别人比起来又有什么特殊和了不得的地方,想搞清楚这件事实在是件难事,或许拆解到最后,人往往会发现自己正立于可怕的虚空之中。

    而这种焦虑很多时候完全可以简化成各种东西,即我在社会上的身份比你高,那我就比你高贵,我比你有钱,那我同样比你高贵,在很多时候,这样的认知还需要依靠各种外物来进行巩固。

    比方说在1845年的法国巴黎,倘若我不穿的体面且花哨,别人又怎么知道我是高贵的贵族而你是低贱的泥腿子?

    因此某种程度上来说,服饰也是一种政治符号,就好像在法国大革命时期,贵族们称呼城市平民们为无裤套汉。

    之所以有这样的称呼,自然还是因为当时地道的巴黎贵族男子盛行穿紧身短套裤,膝盖以下还要整一双白色的长筒袜,然后还要再整个鞋跟高一点的鞋子,倘若用后世的眼光来看,多多少少是有点小南娘的意味

    而平民们则因为经济原因需要穿长裤,无套裤,故有无套裤汉之称。

    这原本是贵族对平民的讥称,但不久成为革命者的同义语,只因激进的革命者们如雅各宾派的革命者似乎是为了表明自己的立场,直接引进了意大利工人阶级的服装,即一种名为“卡尔玛尼奥尔”的夹克式上衣,并且还穿着一种名为“庞登龙”的长裤。

    而保皇党的人为了跟革命党人对抗,保皇党中的时髦男子便刻意穿着与革命党人相反的服饰。

    等到法国大革命过去后,社会观念可谓是日新月异,毕竟法国大革命动摇了君主政体,也动摇了贵族体制,而新的社会也很快就带来了新的问题,即什么样的穿衣打扮才是新世纪的潮流?

    总得来说,十九世纪的法国基本上是被所谓的“英国趣味”的着装风格所引导,因此在1845年,男装的基本构成为夫拉克和庞塔龙的组合,夫拉克简单来说有点类似于长风衣,但在服装轮廓上强调极细的腰身,于是就得把腰勒的很紧然后后面的衣摆要盖住大屁股。

    庞塔龙基本上就是合体且笔直的长裤,与上半身的夫拉克相搭配最终呈现出了男装的倒三角形造型,而这一时期的有些男人为了追求上半身的挺拔利落,他们也像女人一样穿起了紧身胸衣,因此这一时期有不少人都画了讽刺画来讽刺这些人。

    像这样的衣服,位于巴黎某个平民区的老裁缝奥利维尔已经做过许多许多件了。

    一般来说,在巴黎,往往只有那些真正体面的先生才会穿这种空有造型而活动起来一点也不方便的衣服,但巴黎的许多年轻人们往往都是有虚荣心的,即便他们可能永远也到不了这个阶级,他们也仍然愿意存上很长时间的钱,然后咬咬牙来为自己订做一套这样的衣服,以期有一天能够在合适的场合上用上。

    当然,即便他们存上很久很久的钱,想找到那些专门为有钱的先生们服务的裁缝也是完全不可能的,于是他们便只好退而求其次地找上一些普通的裁缝来为他们制作比较廉价的体面衣服。

    而在这些普通裁缝中,老奥利维尔属于手艺最好的那一批。

    像这一时期的普通裁缝依旧是在社会底层徘徊,大多数人只能勉强维持温饱,而老奥利维尔的境况要比最普通的那些裁缝强上一些,他依靠自己的技艺和一年又一年的勤勤恳恳成功地开了一家小店,并且还带起了一位学徒。

    不过老奥利维尔家的日子并未越过越好,只因他拥有一颗比他的技艺还要好的好心肠,面对一些境况特别糟糕的家庭,他常常会在纠结中选择赊账给别人,面对一些年轻人仿制一身好衣服的请求时,他在好心规劝这些年轻人要克制虚荣心的同时也并未刻意抬高自己的衣服的价格。

    他在跟所有人都友好相处的同时,他也并不苛待他的学徒工,他对待这位出身贫寒的巴黎底层年轻人如同对待自己的家人一样,他们一家吃什么,这位学徒工也同样吃什么。

    但他这样对待他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