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
关灯 护眼
飞碟文学 > 大明:朱元璋假死,我选择登基! > 第659章 漏网之鱼?

第659章 漏网之鱼?

    第659章 漏网之鱼? (第2/3页)

细思考了一遍之后,朱允熥并没有在其中发现什么明显的疑窦。

    如果这份答卷的背后,真的带着某种处心积虑和特殊意图。

    那首先得有一个人确切地知道了这个答案吧?

    其次还得有人能神不知鬼不觉地把这份答卷伪装成「漏网之鱼」,让马三宝手底下的人突然发现吧?

    再者,还要有人能对这次考题收集相关的卷宗、记录动手脚吧?不然一查交卷时间和记录就败露了。

    朱允熥在心里仔细想了一下。

    觉得应该没人能同时满足这三点极为苛刻的要求——要是这都能做到,那这背后之人的能量也忒大了些。

    或者说,也没人能做得到。

    想到这里。

    朱允熥挑了挑眉,打消了心中的疑虑,饶有兴趣地伸手拿起这份被遗漏的答卷,打开看了起来——马三宝都觉得这个答案会令自己满意……或许这算好事一件。

    排除这件事情里的猫腻之后,这代表一个好用的牛马呀!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但为君故,沉吟至今。」

    「呦呦鹿鸣,食野之苹;我有嘉宾,鼓瑟吹笙。」

    真当了皇帝,发现事情一大堆,处处都需要能用、好用的牛马之后……朱允熥才真正对曹老板的求贤若渴感同身受了。

    随着朱允熥打开手里的答卷阅看起来,偌大的乾清宫里陷入了短暂的安静。

    马三宝知道自家主子今日必然忙碌,要处理许多堆积的政务,所以默默地在龙书案上的砚台里倒水、研墨。

    殿内顿时只剩下纸页翻动、墨与砚台之间细微的摩擦声。

    过了好一会儿。

    朱允熥将手里这份「漏网之鱼」收起,眸子里带着欣喜之意:“好!这份答卷果然很好!不仅把题目答到了点子上,还从大明当前的经济水平现状出发,进行了一定的结合论述……是一份颇有开创性、思考性的答卷了!”

    朱允熥的神情和语气里。

    都对这份答案丝毫不吝啬欣赏之意。

    与此同时,心里剩下的唯一一分疑窦也打消了——至少这其中具有的一些深度结合了大明国情的新颖观点、看法,绝不会是夏原吉、郁新、古朴、林承轩这四个人的风格。

    就算夏原吉在经济学这一道上属于天赋异禀,但他现在多少也算是个新兵蛋子,一些经验、阅历、对国朝整体经济情况的认知方面,依旧需要更加了解熟悉过后,才有可能答成这样。

    “王景辉……”朱允熥的目光落在答卷最后的署名上,微蹙着眉头,若有所思地呢喃了一声。

    同时在自己脑海中的记忆里翻找搜刮了一遍,还是觉得这个名字十分陌生——历史上并不出名。

    他觉得有些疑惑:有这样眼界才学的人……在历史上留不下一丁点儿的姓名?这还真有些不合理啊。

    不过朱允熥也没有过多纠结这件事情。

    毕竟是金子并不一定总会发光。

    谁也不知道历史上有多少被埋没的人才,有些人或许真的惊才艳艳,可就是时运不济也未可知。

    朱允熥转头看向马三宝问道:“三宝,这个王景辉是何出身和身份?是否在朝中任职?”

    马三宝一边研磨,一边应声答道:“回陛下的话,此人身上并无官身,劳作于家中的田亩种粮糊口,却也不辍读书。乃是耕读传家的普通闲散人。”

    朱允熥点了点头,对于这个回答并没有觉得有什么不妥。

    元末至大明建立之初,中原百姓都受战乱之苦,耕读传家怀有真正才学者的确不少,像被朱允熥一早就挖出来的王祯后人王应辛及其一族,便是如此。

    他思索了片刻,对马三宝吩咐安排道:“三宝,你待会儿直接去传朕的意思,让他们直接拟旨,先封此人做个户部主事。”

    “再去给这个王景辉、户部郁新、夏原吉他们传话,王景辉直接去户部,让郁新、夏原吉他们带着学习。”

    “下次朕再给他们上课的时候,这个王景辉一起来。”

    原本朱允熥是该立刻见一见的。

    不过今天留下的政务属实不少,朱允熥也就暂且搁置。

    而虽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